痛经是怎么回事?治疗痛经的偏方大全?妇科肿瘤的发生率近年来一直在增加。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发病排在前位。宫颈癌是育龄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或是阴道流血及白带增多,有时与慢性宫颈炎区别不明显,容易被忽略或漏诊、误诊。生长迅速,易扩散,早期也少有自我感觉,往往是在妇科检查,或肿瘤已经长得较大,出现症状时才被发现。随着病程的发展会有下腹不适或盆腔下坠,恶心、胃部不适等类似痛经的症状。
痛经是怎么回事
原发性痛经与排卵、月经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增多密切相关,而继发性痛经多见于生育后女性及中年妇女,常因盆腔炎症、肿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从发病的过程来看,继发性痛经发病的时间比原发性痛经要长,症状也较为复杂。多数的继发性痛经往往在经前不久开始,延续到整个月经期,至月经干净后才慢慢消失。
1、由盆腔炎引发的痛经
盆腔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在一些性生活紊乱,性病泛滥的中此病尤为多见。绝大多数的盆腔炎都是由阴道内的病原体沿黏膜上升到达盆腔器官引起的。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同时发炎,常见的症状就是下腹钝痛,恶心、乏力等。
2、由内膜异位症引发的痛经
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生长于子宫腔以外,如子宫肌层、卵巢或盆腔内其他部位。同样有周期性改变及出血,月经期间因血不能外流而引起疼痛。
3、由妇科肿瘤引发的痛经
治疗痛经的偏方大全
1、益母草治痛经偏方
玄胡益母草煮鸡蛋
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鸡蛋2个。将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鸡蛋熟后去壳,再放回锅中煮20分钟左右即可饮汤,吃鸡蛋。具有通经、止痛经、补血、悦色、润肤美容功效。
益母草香附汤
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鸡肉250克,葱白5根。将葱白拍烂,与鸡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饮汤,食鸡肉。适用于痛经,并能光艳皮肤。
2、山楂治痛经偏方
山楂酒
山楂干30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将山楂干洗净,去核,切碎,装入带塞的大瓶中,加入白酒,塞紧瓶口,浸泡7~10日后饮用。每次15毫升。浸泡期间每日摇荡1~2次。有健脾、通经功效。适用于妇女痛经症,并可促进身材和皮肤健美。
山楂葵子红糖汤
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红糖100克。以上用料一齐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同煎或炖,去渣取汤。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和血悦色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症。此汤宜在月经来潮前3~5日饮用,止痛、美容效果更佳。
山楂桂枝红糖汤
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具有温经通脉,化瘀止痛功效。适用于妇女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者。
3、姜治痛经偏方
姜艾薏苡仁粥
干姜、艾叶各10克,薏苡仁30克。将前两味水煎取汁,将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药汁同煮至熟。具有温经、化瘀、散寒、除湿及润肤功效。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姜枣红糖水
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及黄褐斑。
姜枣花椒汤
生姜25克,大枣30克,花椒100克。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大枣洗净去核,与花椒一起装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汤。饮用,每日一剂。具有温中止痛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并有光洁皮肤作用。
乌豆蛋酒汤
乌豆(黑豆)60克,鸡蛋2个,黄酒或米酒100毫升。将乌豆与鸡蛋加水同煮即可。具有调中、下气、止痛功能。适用于妇女气血虚弱型痛经,并有和血润肤功效。
4、红糖治痛经偏方
韭汁红糖饮
鲜韭菜300克,红糖100克。将鲜韭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后捣烂取汁备用。红糖放铝锅内,加清水少许煮沸,至糖溶后兑入韭汁内即可饮用。具有温经、补气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并可使皮肤红润光洁。
红花酒
红花200克,低度酒1000毫升,红糖适量。红花洗净,晾干表面水分,与红糖同装入洁净的纱布袋内,封好袋口,放入酒坛中,加盖密封,浸泡7日即可饮用。用法:每日1~2次,每次饮服20~30毫升。具有养血养肤,活血通经功能。适用于妇女血虚、血瘀、痛经等症。
5、红枣治痛经偏方
红枣汤
山楂50克,生姜15克,红枣15枚。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活血化瘀,温经止痛,行气导滞。适用于痛经。
红枣鸡蛋
红枣三个,鸡蛋一个,把鸡蛋磕一下,以蛋壳有裂缝但蛋清不溢出为准,红枣鸡蛋均放在锅中,加入两碗水煮,煮到只剩下一碗水时,吃蛋吃枣就可以。小编提醒:该方法很有效,但要注意用量,每月月经过去后,吃一次,每次只吃一个,连吃两个月,也就是吃两个就可以根除痛经。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治疗痛经的小偏方,不过,小编还是想提醒各位一下,尝试偏方之前,还是比较好先咨询一下专业医生。
痛经是很多女性的一个噩梦,如果是比较轻微的还好,但是有些女性的痛经是十分严重的,会影响到女性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女性还是需要了解一下治疗痛经的方法,这样也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