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成长心理 >> 心灵引导 >> 正文

走出“双困生”阴影 心理脱贫更重要

http://www.qm120.com2006-12-01 17:14:57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关键字:心灵引导

  贫困生需树立个人认知的正确方式

  李尚谦(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学业挫折导致心理障碍

  很多贫困生容易将生活中的一切挫折都归于“贫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端正个人认知态度后,应权衡个人认知的正确方式,这体现在面对挫折时的处理方法。有些贫困大学生在中学成绩一直比较好,虽然贫困,但学习突出,心里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自感比较充实。到了大学,看到许多家境好的同学,生活讲究,花钱比较自如,他们一方面很羡慕,一方面又很自卑。有的贫困生就产生了我生活上不能和你们比,就要在学习上比你们强的想法。他们把时间安排得很满,把学习成绩当成了主要的、甚至是唯一必须的选择,这就从心理上压制了自身进退缓冲的余地,增加了自己心理的压力。一旦因学习方法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就会产生挫折感。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同学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大脑疲倦,甚至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如果贫困生将学业上的挫折简单地归结于“贫困”,那么就会使问题不断恶化升级,最后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案例分析]

  刘亦(化名):“我以前在省里的高中是全班第一,现在我发奋学习,希望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且可以赢得富裕学生的自尊与另眼相看。”这类学生往往以获得他人赞许的手段作为其课业学习的唯一内驱力,容易导致学习疲劳,而对学习内容本身缺乏兴趣,易产生厌倦与抵触情绪,增加学习精力消耗。有些贫困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不得法,事倍功半。所以,对这类贫困生的辅导,学校应及时给予指导,一靠端正其学习态度,将自身学习与祖国建设联系起来,胸怀远大理想,脚踏实地。二要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学会选择适于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三要培养自己抗干扰的能力,学会运用思维阻断法阻抑胡思乱想。

  李志霞(大庆石油学院人文科学学院副教授):素质教育造成个性发展不健全

  大学毕业后自主择业的压力是导致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在新旧体制转型期,由于社会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市场的择业竞争还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贫困大学生既没有父母可以依赖,也没有金钱作为后盾,加之自身在风度、言谈、气质等方面还有不足之处,因而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心理上便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神经质等问题。大多数贫困生来自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这些地方的中小学教育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在这些学校只是一句空话,很多学校的音乐、美术、体育课都不能充分开展起来,外语、计算机等课程学习条件也不行,因此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较差,个性缺乏充分发展,在选择职业方面也受到了阻碍。

  [案例分析]

  贫困生小白(化名):“在暑假期间我往往兼职二至三份工作,平时在校园内我会发散一些广告传单,也会招致白眼。一个月我身上只有二十元,我会先考虑有没有需要的重大课程或考试花销,选修的课程我不去,剩下时间好打工。”贫困生渴望尽快毕业谋求工作。据调查在校50%的贫困生学习的目的是为“工作”,并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过去,升入大学是“天之骄子”,意味着跳出了“农门”有了金饭碗,而今天,上大学就忧虑就业。学校应多展开人才交流与社会实践,让贫困生正确树立求学的观念,而非急功进利的态度,多为他们安排职业咨询等活动,以便让他们早日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角色定位,减少他们内心的压力。

  对贫困生的资助方式是否不当

  李志霞(大庆石油学院人文科学学院副教授):贷款上学如同贷款买车

  对贫困生的各种资助工作,本来是件好事,但如果资助方式不当,则会产生影响。例如,让贫困生在接受资助时公开亮相并向资助者反复鞠躬、敬礼等,使一些贫困生感到在物质上受到资助的时候,精神上却在遭受重创。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可怜的被施舍者。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导致自卑、抑郁、嫉妒心理加重。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