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网手机端

手机扫一扫

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文章正文

母乳喂养的宝宝一天拉几次正常?保存5度母乳保存多久?

2024-08-16 23:25:09试管知识
85

母乳喂养的宝宝一天拉几次正常?保存5度母乳保存多久?新生儿宝宝在出生后几天会排空肠道内积攒的第一批粪便,称为“胎便”。这种黏稠的黑色或者深绿色的物质在婴儿出生前就积聚在肠道中,胎粪完全排空后,宝宝的大便会转为黄绿色。正常胎便需要在宝宝出生后12小时内排出,约3~4天排空。超过24小时未排胎便的宝宝,需要排除消化道畸形等疾病。

母乳喂养的宝宝一天拉几次正常?保存5度母乳保存多久?

母乳喂养的宝宝一天拉几次正常

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大便的正常次数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并不完全相同,与乳母的饮食结构、喂养的频率、宝宝肠道的消化功能以及宝宝的月龄大小等都有关系。刚刚出生的宝宝,大便的次数是比较多的,一般都在3-5次,甚至可达到7-8次左右。宝宝腹部里的胎粪排干净以后,大便的次数就会相应的减少,每天在3-5次左右是正常的。宝宝到3个月以后,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会增强,宝宝可能会出现攒腹部的现象,有可能3-4天才解一次大便,也有可能每天减1-2次大便。只要大便的性状、气味没有明显异常,宝宝的饮食、睡眠、精神状态良好,就属于正常。

吃母乳的婴儿大便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通常大便次数较多,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宝宝也会一天排便7—8次。随着月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后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吃母乳的宝宝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奶好、睡眠也好,而且身高、体重增长也正常,家长就没有必要担忧。

如果宝宝吃的是配方奶,大便通常呈淡黄色或土黄色,相对较干燥、粗糙,如硬膏样,常带有难闻的粪臭味。如果奶中糖量较多,大便可能变软,并略带腐败样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较多。有时大便里还混有灰白色的“奶瓣”。婴儿每次进食后不久就会排便,如果有的宝宝1天排便的次数比较多,这是胃结肠反射造成的,每当胃部有食物进入时就会刺激消化系统运动。这种情况不是腹泻,因而也无须处理。

判断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是否便秘,不能只看大便的间隔时间,有时会好几天甚至1周才大便1次,也可以是正常的,因为母乳在宝宝的消化系统里留下的固体残渣很少。排便次数少并不一定代表婴儿便秘,只要下次排便不废劲,排出的粪便仍然是软的,而且宝宝各方面都很正常,能吃会哭,精神状态无异常,那就没什么问题。

母乳喂养的宝宝一天拉几次正常?保存5度母乳保存多久?

保存5度母乳保存多久

母乳的保存时间与保存箱的状况密切相关,对于单独隔离开来的温度在0℃以下的保存室,如果经常需要开关门拿取物品,保质期不可超过3—4个月;如果是深度保存室,即温度长期保持在-15℃~-18℃以下,且不经常开关门的情况下,保质期可达六个月甚至更长。挤出的母乳比较好放到冰箱保存室2-8度保存,24小时内喂养不需要消毒,只需要用温水将母乳温热至38-39度即可。如果超过24小时,需要巴氏消毒(62.5度恒温30分钟消毒,注意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保存的母乳可存放半年之久,且不需要消毒。

3、5天内食用的母乳,可以放在冰箱保存室,如果要是长期存放的话,就要放在保存室内存放,可以保存存放4个月。不过母乳存放要注意,要用干净的容器,如塑胶桶、奶瓶、塑胶奶袋,还有就是母乳存放的容器,不要装的太满,放置在保存时涨破。一般母乳室温22-24度中可以保存六个小时,在冰箱里5度以下保存可以存放三天,而在保存室零下20度时可以存放两个月。一般母乳在从冰箱取出后需要加热,建议使用温水缓慢加热至40度,不可以使用微波炉或明火加热解冻。乳汁解冻加热后不能再重新保存,如果出现分层和脂肪滴可摇匀后使用。保存母乳比较好使用密封良好的塑料制品,其次是玻璃制品。

如果妈妈每人挤出的奶是以奶瓶或者玻璃瓶放在冰箱里面保存的话,首先需要保证的就是容器的密封性,其次就是在使用这些容器进行母乳保存之前就要做好高温消毒,可以放在微波炉里面一分钟的微博杀菌,也可以用沸水煮3-5分钟。毕竟母乳是天然的食物,而冰箱里面的细菌很多,所以一定要保持母乳的卫生;

其次,如果妈妈们选择的是用母乳储存袋保存的话,就必须要额外的消毒,但是这个方法很浪费也不环保。一般来说,挤出来的母乳存入储存袋中放在15度的环境中可以保存24个小时,也就是1天;而20度左右的环境内则能够保存10个小时左右,天气比较热的情况下最多就保存4-6个小时左右;

低温环境下母乳是能够保存很长时间的,一般来说可以保存六个月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低温环境下母乳不会滋生细菌。但是前提就是密封完好不能漏气的现象。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