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网手机端

手机扫一扫

名医在线 科普全部

浅谈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在试管婴儿周期中的应用

2025-02-14 17:12:15科普

促性腺激素是一种常用的促排卵药,从最初发现到目前相对成熟,经历了100余年。天然的促性腺激素是一组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糖蛋白激素,主要包括了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临床上常用的包括:

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

由绝经后妇女尿中提取。1959年以色列人率先应用于临床诱发排卵并获得妊娠足月分娩。每支HMG含FSH及LH各75IU。

促卵泡激素(FSH):

HMG中所含LH对诱发超排卵不利,进行纯化后每支含FSH75IU,LH小于1IU,临床上应用的有以下几种。

(1)尿卵泡刺激素(u-FSH)

(2)基因重组人类卵泡刺激素-α(rFSH-α);

(3)基因重组人类卵泡刺激素-β(rFSH-β)。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其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与LH相似,注射一次HCG10000IU可产生相当于自然周期排卵前LH峰值的20倍效能,且作用持久,有助于支持黄体功能。

试管婴儿中使用的促性腺激素药物

试管中的常见药物分别有果纳芬、达必佳、达菲林、达英-35、妈富隆、优思明、优思悦等多种,促性腺激素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用作IUI治疗或IVF治疗周期的一部分。

在经过一系列血液测试和声波检测后,确保没有并发症或其他影响因素(例如确保没有良性卵巢囊肿。)RFC的生殖医生可能会开始使用75至150 IU的促性腺激素药物。根据处方中的促性腺激素,需要在皮肤下(皮下)或肌肉内(肌内注射)进行注射。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激素水平,特别是雌二醇和卵巢上的卵泡将受到密切监控,这种监测每隔几天通过血液检查和声波进行。

使用的药物会根据超声和激素结果上下调整,目标是刺激卵巢足以产生一个好的卵子,当激素水平和卵泡大小表明排卵接近时,医生可能会要求注射HCG。这也被称为“打夜针”。夜针后大约36小时后触发排卵。

一旦排卵,就开始服用黄体酮(并非每个人都需要),激素水平将继续受到监控,(监控频率降低)。在周期结束时进行妊娠试验,以确定治疗是否成功。当然这个过程中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取消周期。

使用促性腺激素药物的相关危险

在RFC的在试管婴儿疗程中可能会使用到上述某一种或几种药物。RFC会告知使用这些药物后可能会产生的包括如下的副作用:

  • 注射部位淤青

  • 注射部位疼痛

  • 很少情况可能出现注射部位感染

  • 当卵巢长大时会感到不舒服

  • 当有大量卵泡长大可能会引起卵巢高刺激症状,从而会有明显的腹胀和不舒服,有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 如果卵泡的数量不多,相应怀孕的几率也会相应减少

  • 心情改变(包括但不局限于焦躁、敏感、易激动)

  • 多胎妊娠机率增加 – 、三胞胎或者更多。使用促性腺激素后,多胎妊娠的几率是20-25%,

  • 因使用克罗米芬增加多胎妊娠的几率是10%

另外使用促性腺激素药物进行促排治疗,可能导致多胎妊娠、如果发生了三胎妊娠,要进行减胎。;从长远看,促性腺激素药物可能与卵巢疾病发生 有一些关联。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医生将会根据每一位求诊者的身体健康状态,检查结果等,给出合理、科学、适合本人的促排卵方案以及IVF周期建议,来将以上负面作用降至最低,给每一位求诊者靠谱、安心的辅助生殖体验。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