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网手机端

手机扫一扫

名医在线 知识全部

孕妇上厕所想要舒适方便,还不会影响胎儿健康,一定记住

2024-09-04 13:53:54知识

怀孕以后,想要胎儿更开心顺利的成长,孕妇需要注意很多问题。其中上厕所也是非常重要的。

  之前看到一则网友的分享,说是有位孕妇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胎儿情况不正常,然后做了全面检查发现胎儿没了,原因竟然是上厕所蹲太久,胎儿缺氧了…先不说这个分享的真假,孕妇上厕所真的会危害胎儿健康,甚至让胎儿停育吗?

  怀孕以后,尤其是孕中晚期,随着胎儿发育速度加快,孕妇的肚子越来越大,整个人特别笨重。在上厕所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胎动增加的情况,特别担心会不会挤压到胎儿。今天我们就一起聊一聊孕期上厕所的那些事儿,上厕所时胎儿在做什么?会不会受到伤害危害健康?如何正确的上厕所?

  孕妇上厕所时,胎儿在“做”什么?

  孕早期,胎儿还是个小胚胎,孕妇也没有显怀,此时上厕所胎儿是没有感觉的,他正老老实实的呆在宫内努力发育呢;孕中晚期,胎儿发育速度加快,孕妇的肚子也变得特别大,在上厕所的时候明显感觉行动不便,肚子很容易被挤压到,那胎儿在做什么呢?

  虽然胎儿受到羊水的保护,不会受到重力的压迫,但是孕妇肚子被挤压时,胎儿仍会感觉到宫内空间变小了,有些活动不过来,他会用拳打脚踢来提醒孕妇:“妈妈,你在干啥呢,怎么这么挤?我快要被挤扁了!”还有些孕妇有些便秘,上厕所的时候,用力太大,会让宫腔内的压力增加,也会挤压到胎儿,让胎儿感觉不舒服,时间久了还会出现缺氧。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孕妇,在孕中晚期肚子很大的时候,每次上厕所都感觉胎动厉害的原因,那是胎儿正在拳打脚踢的抗议呢!看了以后是不是很心疼胎儿?

孕妇上厕所想要舒适方便,还不会影响胎儿健康,一定记住“三不要”!

  胎儿会不会受到伤害危害健康?

  其实短时间的上厕所,是不会伤害到胎儿的,毕竟胎儿有羊水的保护与缓冲,但是如果时间太长,或者挤压程度太重,很可能会让胎儿宫内缺氧,不利于胎儿健康。同时,如果长厕所时间太长,还会让孕妇腿脚发麻,头晕目眩,起来以后很容易摔跤,出现事故。

  孕期上厕所,对孕妇与胎儿来说,都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想要舒适方便,还不会影响胎儿健康,建议这三点多加注意:

  1、时间不要太久

  一般来说,正常的排便时间是5-10分钟,但是很多孕妇习惯上厕所的时候看手机,刷个视频,看个小说,常常把5-10分钟结束的排便,折腾到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要知道排便的时候也需要便意,如果注意力被分散了,便意没有了,很可能导致便秘,加重便秘。

  同时上厕所时间太久,血液向下流,容易导致头部和下肢供血不足,出现腿脚发麻,头晕脑胀的情况;对于孕妇来说,对腹部的挤压时间比较久,容易导致胎儿宫内缺氧,不利于胎儿健康。

  所以建议,孕期上厕所的时候不要带手机,一心一意的上厕所,能5分钟搞定的事儿别拖到半个小时。

  2、尽量不要蹲坑

  肚子不大的时候,蹲坑或者马桶都可以,但是孕晚期肚子已经很大的时候,建议尽可能的别蹲着了。虽然说蹲着上厕所能够锻炼骨盆和脚部肌肉,也不需要直接接触PP,相对卫生一些,但是孕晚期蹲坑比马桶更容易挤压肚子,时间久了还会影响胎儿宫内自由活动,就连腿脚发麻、头晕脑胀的可能也更高(假如说马桶半个小时腿脚发麻,那蹲坑估计10来分钟就会发麻了)。

  如果实在没有马桶,比如公共卫生间,很多都是蹲坑,没有办法使用马桶,这种情况注意方式就可以了。要点如下:

  ⑴ 使用半蹲的方式,不要太深。

  ⑵ 双腿分大点,两只脚按照八字分开,尽量的不要挤压到肚子,为肚子腾出空间。

  ⑶ 蹲的时间久了,容易脚发麻,可以稍微直起身子休息一会,或者调整一下姿势再继续蹲。

  ⑷ 蹲的时间可以扶着墙,注意不要扶门,如果门不结实,很可能摔跤。

  如果使用马桶的话,坐的时候可以直起腰来,身体尽量往后靠,对肚子的挤压减少;同时,如果时间比较久担心腿麻,还可以在脚下面垫个小板凳,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卫生问题,因为PP要跟马桶接触,为了避免细菌,要经常换洗马桶垫。

  3、尽量不要公共厕所

  有些公共厕所环境比较差,地面可能有积水,孕妇在里面待的时间长,可能会不舒服,建议大家外出逛街游玩的时候,提前搞清楚公共厕所的位置,比如哪家的超市厕所要干净一些,哪家的脏兮兮的,要去的时候就选干净的去;鞋子一定要穿防滑的,公共厕所如果收拾不及时,地面可能有积水,容易滑倒;尽量使用蹲坑,因为马桶用的人多,细菌也比较多,如果没有马桶垫那就直接蹲坑吧,速战速决就行。

  孕妇肚子大了以后上厕所确实挺麻烦,很容易挤压肚子让胎儿不舒服,不过也不用太担心,注意这“三不要”,相信一切都会很顺利的!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