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恐惧症又称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俗称“恐艾症”,一般恐艾患者常伴随有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负性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目前恐艾问题比较复杂,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背后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多数人恐艾可能是走入了恐艾误区,为了大家更好了解,恐艾滋病的误区有哪些,列举了以下内容:
一般来说,恐艾人群多是因不了解艾滋病引起的一种心理压力疾病,如果想要脱恐,那么一定要了解这恐艾的九大错误,比如口水不会传播、抽血不易感染艾滋、共用生活物品感染艾滋概率不高等等,另外,对于有过危险性行为、怀疑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士,可通过艾滋病毒检查来确诊。
恐艾滋病的误区有哪些
1、蚊虫叮咬
艾滋病传染途径虽然包含血液传播,但仅限共用针具危险行为、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制品以及医疗操作等方面,并不包括蚊虫叮咬传播,这是因为艾滋病毒并不能在蚊子体内存活以及繁殖,同时蚊子只会吸取血液,而不会注入血液,所以一只吸过艾滋病患者血液的蚊子,并不能传播艾滋病毒。
2、口水传播
HIV病毒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胸腹水、羊水和乳汁等体液当中,一般针对于艾滋病人的口水、汗液来说,所含的艾滋病病毒量比较低,所以口水之间是不会导致艾滋病传播的,但要是口水中接触到其他人的伤口或者破损的黏膜,那么就会提高传播几率。
3、抽血感染
理论上来说,抽血是一种介入性操作,有一定几率感染艾滋病病毒,但如果患者是在正规医院、体检中心、血站或疾控中心进行抽血,那么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是极低的,几乎等于零,毕竟这些正规机构所采用的抽血针剂都是一次性产品,并不会让健康人群感染HIV病毒。
4、被HIV患者咬伤
艾滋病患者的唾液中病毒分布是极少的,如果健康人群不小心被HIV患者咬伤,但没有破损的伤口,那么是不会传染艾滋病毒的,但要是被患者咬出血,即使病毒载量还没达到一定的数量,也还是有可能造成病毒传播,这时只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越早服用阻断药,那么不容易被感染的。
5、共用生活物品
有证据表明,HIV病毒不会通过接触、眼泪、汗液或唾液传染,所以与HIV阳性患者呼吸同样的空气、在HIV阳性患者之后接触马桶或门把手,以及与HIV携带者拥抱、接吻、握手、共用餐具或在健身馆共用健身器材等情况下,均不会被感染艾滋病病毒。
6、感染HIV会很快死亡
人们之所以对艾滋病这么恐惧,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高死亡率,而艾滋病目前虽然不能治愈,但完全可以治疗,一般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可在正规医院诊疗下,是可以有效延长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生存期的,这样也是会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
7、同性恋患艾几率高
经相关数据了解到,同性恋群体患艾滋病的可能性更大,一般在同性恋人群当中,以男同比较多见,而这一原因是因为男同主要通过肛交的性行为,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肛门直肠出血,进而提高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所以导致人们将同性恋和艾滋病相提并论,但实际上只要男同带安全套,那么患艾几率也是不高的。
8、感染HIV均有症状
众所周知,感染艾滋病毒后会出现如低烧、淋巴结肿大、四肢无力等症状,但由于每个患者身体情况不同,对病毒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并不是所有人在感染病毒后一定有症状产生,多数人可能会存在2至10年的潜伏期,而在此期间通常与正常人一致。
9、自检艾滋能确诊
想要了解自己是否患有艾滋病,除了医院之外,患者虽然可通过自检试纸来快速检测,但自检试纸只是一种筛查的手段,同时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试纸可能无反应,或者体现错误显示,因此自检艾滋是不能确诊的,比较好前往医院或者疾控中心进一步确定是否已经感染。
克服恐艾症的小妙招
艾滋病是许多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由于该病毒的致死率高且无法治愈,所以部分人群可能会因现实生活中的刺激,及网络搜索艾滋病刺激,从而变成了恐友,但实际上在没有高危性行为的情况下,正常的人际交往和接触不必担心传染艾滋病,对此为了消除没必要的恐艾焦虑症,分享一些消除恐艾方法,供大家进行学习探讨。
克服恐艾症的小妙招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