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的女职工在分娩时满足缴纳12个月社保,并且处于参保状态时,就能够享受到生育保险的待遇,在生产后能够将产检和分娩时所产生的部分费用进行报销,还能够领取到一部分生育津贴,但是只有符合条件的才能申请报销并领取,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这项政策的
福建省产检报销攻略
福建省职工在分娩、妊娠终止、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前已参加生育保险且连续缴费满12个月,含生产当月,同时符合国家和我省计划生育政策,方可正常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参加生育保险的参保人到其参保所在分局办理报销,各分局工作人员对参保人所提供的报销资料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受理,资料不齐全的,开具《一次性补正材料通知书》,工作人员对受理的材料进行整理,根据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相关规定进行逐级审核,逐级审核后由参保人签字确认报销金额,交财务逐级审核后支付。
单位在职男职工按规定参加生育保险,且符合国家和我省计划生育政策的,其未就业配偶未参加生育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的,可按规定申请按照男职工未就业配偶享受生育住院医疗费用报销,并按职工医保住院待遇的70%执行,但不享受生育门诊产前检查、流产或引产、计划生育手术等医保待遇和生育津贴待遇。
2024福建各市产检报销标准
福建大部分地区的女职工只要有一年生育险就可以报销产检费用,不过可能要先完成建档才行,因为进行生育备案后医疗保障局才开始有相关记录,另外,如果不想直接在医院刷社保卡结算的话,可以先自费,保留相关发票,最后再一起报销,但是各个地区的报销标准上有一定差异。
1、福州
福州市参保女职工的产前检查费用实行1000元一次性支付,不实行刷社会保障卡结算,产前检查的1000元和生育津贴由系统自动结算,在产后第四个月月底汇入职工本人社保卡上银行账户,参保职工只需及时到海峡银行激活社保卡上银行账户即可。
2、泉州
福建泉州参保女职工住院分娩时,应持社会保障卡及计划生育服务证原件,复印件至定点医疗机构办理登记,并刷社会保障卡结算分娩费用,生育住院医疗费实行定额管理。
3、厦门
厦门女职工住院分娩单胎顺产报销2500元,难产包括多胎报销3300元,剖腹产报销5300元,流产或引产报销20000元。
4、漳州
漳州未参保的的女性可以使用先生的生育险报销,但是不享受产前检查费和生育津贴,只享受生育住院分娩费报销,报销总额按照比较高不超过参保职工应报销额的70%。
5、莆田
福建莆田女职工住院分娩期间发生的生育医疗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自费药品、营养药品、医疗服务及用于婴儿等费用由职工个人承担。
办理职工生育保险手续均由为您参保的企业经办人员统一到社保工伤生育业务窗口办理。每月6日至23日受理生育保险支付审核手续,材料齐全的随到随办。生育保险基金的缴纳范围包括:产前检查费、助产费、手术费等。
热点疑问集锦
女职工住院生育时,提交社会保障卡、计划生育服务证件原件及复印件给定点医院,由定点医院审核有关生育证件,即时刷卡结算生育医疗费即可报销产检等费用,为了方便有需要申请报销产检费用的女性,以下也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关于福州市产检费用报销相关的其他热门问题及解答:
福州产检费用报销比例是多少
符合福州计划生育要求的城乡女性参保居民每次生育医疗费用,由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给予一次性定额报销800元/人,但病理性产科医疗费用执行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报销规则,三甲及市外比较高支付限额12万元,起付线800元,支付比例55%,三乙比较高支付限额12万元,起付线400元,支付比例65%,二级比较高支付限额12万元,起付线300元,支付比例80%, 社区比较高支付限额12万元,起付线150元,支付比例90%。
福建产检费用医保可不可以报销
医保卡只能用于生病住院的相关报销,而想得到生育相关报销,则需要免费获取生育保险达一年时间以上才可以的,孕期产检及生产费用可以用社保中的生育保险报销,但是不可用医疗保险报销。
福建产检费用报销要什么资料
目前,福建产检费用报销需要提供下列材料:结婚证复印件、计划生育服务单或准生证、孩子出生证明复印件、产检发票、医事服务费发票,也有的地方还需要其他资料,可以提前咨询相关部门。
各省市产检费用报销指南
怀孕以后的产检费用支出并不少,因为整个孕期需要进行数十次产检,而若是有参加生育险那么可大大减少家庭经济压力,以下则为大家汇总了各省市产检费用报销规定,以供参考
四川 | 安徽 | 北京 | 湖南 |
吉林 | 贵州 | 上海 | 广西 |
天津 | 浙江 | 陕西 | 青海 |
山东 | 河南 | 广东 | 江苏 |
黑龙江 | 福建 | 内蒙古 | 重庆 |
河北 | 云南 | 海南 | 甘肃 |
新疆 | 山西 | 宁夏 | 江西 |
湖北 | 西藏 | 辽宁 |
一般来说,若孕妇已缴纳社保费用一年以上,都是可以享受到产检费用报销的,但对于只缴纳了医保的准妈妈来说,只能对门诊产生的一些费用进行报销,除此之外不同地区关于生育报销的相关规定还有所不同,建议通过以上分享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