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试管婴儿促排促排卵方案
做试管婴儿,首先必须要知道,卵子的质量其实是要重于卵子的数量的。自然周期法一般不用药物,仅获取女性每个月经周期自然发育成熟的1个卵子,这个卵子质量较好,怀孕的机会较大。自然周期是较接近自然妊娠的一种助孕方式。自然周期较适用于以下两类患者:1.希望能不用药物进行试管婴儿治疗者;2.高龄或卵巢储备低的患者,即便用大剂量促排卵药物获得的卵子数也非常少者。对于第二类患者,采用自然周期不仅可以获得卵子,不仅避免了每天注射大剂量药物产生的身体不适和药物副作用,治疗费用也大大降低。高龄或卵巢储备低的患者用传统促排卵方案的成功率很低,而且经常会被拒绝治疗或取消周期。因为每个周期一般仅获得1枚胚胎,所以自然周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是新鲜周期移植后没有剩余胚胎可供保存。如果希望能多保存一些胚胎供将来使用的话,则需要将前几个周期获得的胚胎保存起来,做好足够的胚胎储备以后再行新鲜胚胎移植。
微刺激疗法微刺激也非常接近于自然妊娠,但与自然周期不同的是,该方案需要患者口服少量药物刺激卵巢在每个周期产生3-5个高质量的卵子,这样的卵形成的胚胎移植后的怀孕机率也是较大的。传统促排方案中使用大剂量促排卵药物刺激卵巢产生很多卵子,但真正能形成高质量胚胎并怀孕、分娩的卵子也就是其中的3-5枚,其它多数卵形成的胚胎都是“废胚胎”,一般在移植前废弃。微刺激周期用药一般是每日口服一片克罗米芬,有些患者需要另外注射1-3支美诺孕(Menopur),促排卵前36小时萘瑞林(Synarel)喷鼻或注射相当剂量的诱导排卵药物。传统促排卵方案中一般用10000单位的hCG诱导排卵,在移植后需要反复注射黄体酮进行黄体支持。奈瑞琳喷鼻避免了移植后反复注射黄体酮。与自然周期相同的是,微刺激也是一种非常接近自然妊娠方式的试管婴儿方案,但微刺激可在仅用非常少量药物的情况下,获得3-5枚高质量的卵子,所以增加了怀孕机会,而且可以有剩余胚胎进行保存。与传统超排方案相比,微刺激的好处是:1.治疗过程简单,复诊次数少;2.无卵巢过度刺激风险(OHSS),卵巢少受干扰;3.不需要每日注射(传统超排方案每个周期需要注射20-60针促排卵药物),疼痛不适少;4.用药少,药物费用低(可能低至十分之一)。微刺激单个周期的性价比很高,但有些卵巢功能下降的患者可能需连续做好几个周期来累积胚胎,因此治疗的总费用仍需提前预算和准备。;5.每个周期都可以促排卵,省去了周期之间的等待时间(传统方案需要休息2-3个月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次促排卵);6.传统方案中大剂量、长时间促排卵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增加卵巢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激素治疗与癌症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7.促排卵手术简单;8.妊娠风险低。传统方案为了能增大妊娠率,通常要移植多个胚胎,进而形成多胎妊娠,多胎妊娠风险高,产妇易患并发症,胎儿易流产、早产或体质较差。微刺激产生的胚胎质量高,通常只需一直较好的1-2个即可达到传统方案同等的妊娠率,自然风险也大大降低。传统促排卵方案传统试管婴儿治疗方案需要每日注射促排卵药物,这样将产生多个卵子(一般为10-20个),所以卵子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的、能够获得妊娠的卵子一般也就是3-5个,这和微刺激相当。一般来说每个周期在促排卵前需要注射20-60针促性腺激素(每天注射1-2针,持续3-5周)。胚胎移植后直至第一次验孕前的两周时间内,需要每日注射黄体酮做黄体支持。每日注射药物会增加病人的痛苦。患者之所以选择传统治疗方案,是期待多获得的卵子也会提高妊娠率,但微刺激方案的治疗结果提示获卵多并不代表妊娠率就一定高。尽管如此,传统治疗方案也并非一无是处。该治疗方案对以下情况也不失为是较好的选择:1.年龄小于35岁的年轻患者,这类患者使用传统治疗方案每个治疗周期一般可以获得多于5个高质量卵子,可以提高累积妊娠率;2.癌症患者,这类患者需要尽快启动周期,在化疗前获得的卵子是的选择。因需要注射大量药物,传统试管婴儿治疗方法同时也是较昂贵的。不同方案是进步的产物1978年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而她是来源于自然周期的一个卵泡。其后,随着促排卵药的研究进展,逐渐形成不同的促排卵方案,因其可在一个治疗周期中产生更多的卵子和胚胎、提升成功率而广泛使用。经过30多年的临床总结,专家门对这些非生理性的超促排卵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适和更简化,这就意味着需要在自然周期和常规方案中寻找一个兼备各种方案优点的治疗策略。与其说微刺激方案是促排卵方案改革中的一面旗帜,不如将其理解为是科学的反省和回归。同时微刺激方案也是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孕患者的平均年龄逐渐增大,高龄妇女卵巢功能下降是必然的,即使使用超大量的药物,也只有少量的卵泡生长,且卵子的质量并不理想,而微刺激方案可以在少量的药物作用下获得相对较好的效果,成为这些患者较佳的选择。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