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网手机端

手机扫一扫

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文章正文

孩子女孩双顶径对照表,公式和孕周都在这(附对照表)

2024-07-25 13:21:50试管知识
2323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双顶径看孩子的计算公式就是以上这些,一般来说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在医学上准确检测胎儿优劣,也就是预测生宝宝的方法有B超检查、羊水穿刺、绒毛采检等,不过在生活中,这些方法非医学性的并不能看生孩子,不管是生孩子还是生孩子孩,准妈妈都不要过于纠结,保持良好的心态,更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孩子女孩双顶径对照表,公式和孕周都在这(附对照表)

双顶径看孩子的方法

在网络上通过计算公式利用双顶径和股骨长看孩子的方法非常流行,并且有很多准妈妈宣称自己计算得很准,因此有不少准妈妈也想来试一试,大家对“双顶径看孩子的方法,双顶径看生宝宝的计算公式”比较感兴趣,大多数人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是利用B超单中双顶径和股骨长看孩子,具体计算公式和方法如下:

  1. 1. 双顶径(胎宝宝头部的横直径)减去股骨长(胎儿大腿骨长度)所得的值来判断孩子,如果双顶径减去股骨长的值大于2,预示着可能会生孩子,如果双顶径减去股骨长的值小于2,预示着可能会生孩子孩;
  2. 2. 民间还有种说法,如果父母高壮,那么无论怀的是男是女,在孕晚期(30周后)双-股基本都会大于2.1不排除早期就大于2,这类型的父母就不好用这个方法判断孩子;
  3. 3. 如果父母身体并不高大,在孕24周开始,双顶径减股骨长=1.7以上。此后每次B超双顶径-股骨长就开始逐渐增加。如24周相差1.7,28周相差2,30周后2.1以上,那么这种类型的妈妈孕育的宝宝很可能是孩子,怀孩子的几率上升80%。

孩子女孩双顶径对照表

双顶径即胎儿双顶径,又称BPD,医生常常用它来观察孩子发育的情况,判断能否有头盆不称,孕足月时应达到9.3厘米或以上。股骨长(FL)是医生利用B超(或彩超)给孕妇作孕期检查时,用它来观察胎儿发育的情况常用的指标。股骨长(FL)是医生利用B超(或彩超)给孕妇作孕期检查时,用它来观察胎儿发育的情况常用的指标。股骨(femur)和肱骨(humerus)都是人体中典型的长管状骨,都可分为一体二端。股骨是人体最大的长骨,指大腿骨;肱骨则是位于上臂,又叫上臂骨。故顾名思义,股骨长是大腿骨长度,肱骨长则是指上臂骨的长度。股骨长、肱骨长都是预测胎儿体质量的胎儿生物指标。不过,胎儿肱骨长在预测胎儿体质量上优于股骨长。

双顶径是指孩子头颅两个顶骨之间的距离,每个人的头颅都两个顶骨,孕妇在孕期检查双顶径股骨长的目的是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孕周是不是相符,判断胎儿健康情况,该检查项目是观察胎儿发育情况的常用指标,与胎儿的生孩子没有直接联系,双顶径股骨长不可以用来鉴别胎儿优劣。

12周胎儿双顶径的标准为:胎儿长到4.58厘米,外生殖器初步发育,如有畸形可以表现,头颅钙化更趋完善。颅骨光环清楚,可测双顶径,明显的畸形可以诊断,此后各脏器趋向完善,各孕周孩子女孩双顶径的标准及对照表如下:

孕周胎儿双顶径标准孕周胎儿双顶径标准
13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2.52±0.2527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6.98±0.57
14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2.83±0.5728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7.24±0.65
15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3.23±0.5129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7.50±0.65
16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3.62±0.5830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7.83±0.62
17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3.97±0.4431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8.06±0.60
18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4.25±0.5332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8.17±0.65
19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4.52±0.5333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8.50±0.47
20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4.88±0.5834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8.61±0.63
21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5.22±0.4235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8.70±0.55
22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5.45±0.5736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8.81±0.57
23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5.80±0.4437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9.00±0.63
24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6.05±0.5038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9.08±0.59
25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6.39±0.7039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9.21±0.59
26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6.68±0.6140周双顶径的平均值为9.28±0.50

胎儿孕足月时应达到9.3厘米或以上,按一般规律,在孕5个月以后,基本与怀孕月份相符,也就是说,妊娠28周(7个月)时BPD约为7.0厘米,孕32周(8个月)时约为8.0厘米,以此类推。孕8个月以后,平均每周增长约为0.2厘米为正常,当怀孕初期无法通过CRL(头臀长)来确定预产期时,往往通过BPD来预测,中期以后,在推定胎儿体重时,往往也需要测量该数据。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