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试管婴儿医院

当前医院在线

三代试管婴儿 医院简介 医生团队 试管百科 试管流程 试管医院 试管知识 试管问答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医院首页  >  试管百科详情  >  促排第三次失败是不是该考虑试管?提高优势卵泡数量才是重点

促排第三次失败是不是该考虑试管?提高优势卵泡数量才是重点

作者:全民健康网      时间:2024-05-14      浏览:60

促排第三次失败是不是该考虑试管?促排卵第三次失败可以做试管。为了提高促排成功率,姐妹们在促排期间要注意很多问题,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可以私自用药,同时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心态平和,多吃高蛋白的食物以及蔬菜水果,适当的补充雌激素,争取促排成功!

促排第三次失败是不是该考虑试管?提高优势卵泡数量才是重点

促排第三次失败是不是该考虑试管

进行促排卵治疗第三次都以失败告终的,那么依然可以再进行第四次的促排卵治疗,当然也可以考虑做试管婴儿,因为做试管婴儿的话,促排卵的治疗主要以打针为主,并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其实运用到的促排卵方案也会不同,像多囊卵巢或排卵障碍的,一般就可以用拮抗剂方案或超长方案,促排卵成功后就可以促排卵培育胚胎了。

第三次促排卵的成功几率是多少?

北马

促排第3次成功概率为30%,因个人体质状况不同,所以在促排过后是否能够怀孕也是不能确定的,大多数的女性每促排三个月为一个周期,怀孕概率均为30%左右。女性在促排阶段,不仅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促排药物,根据卵细胞的生长速度和大小来调整药物量和注射药物的时间,还要注意均衡各方面营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都能够有助于卵细胞的生长。

促排第三次失败是不是该考虑试管?提高优势卵泡数量才是重点

促排第三次没有优势卵泡怎么办

促排后没有优势卵,多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性激素六项。如果性激素六项检查,促黄体生成素大于促卵泡生成素,并且睾酮是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降调节,使促黄体生成素、雄激素下降下来。并且连续促排三次都没有成功的,可考虑下以下的方法:

1.可以检查内分泌六项,在月经第五天口服克罗米芬或者来曲咗,促进卵泡长大后再促排。促排期间连续监测卵泡,并嘱咐患者促排期间适当运动,有助于排卵;

2.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抗体七项,优生四项等检查,如果有其它问题,要对症治疗;

3.可以通过把脉,用中药补肾调经,促进怀孕。

此外,对于没有优质卵泡的情况,在促排卵期间,饮食上面也应该调理好,可多吃豆制品或一些坚果,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提升优质卵泡,但如果再次促排还是失败的话,建议就选择做试管婴儿来助孕,因为通过试管婴儿中的促排卵手段,相较于普通的促排卵,可能会好很多。

促排第三次失败是不是该考虑试管?提高优势卵泡数量才是重点

热门疑问释疑

1.促排卵三次没成功怎么办?

如果促排卵连续三次都失败并不用紧张,促排卵治疗有人可长达半年才能成功。建议只要注意解卵巢功能,了解体内激素水平是否正常,合理给予促排卵治疗,绝大部分都会成功。如果用药物促排卵失败,也可改用其他药物促排卵有可能就会成功。

2.一般促排几次可以怀孕?

对于多囊卵巢中的女性,常常由于不能自然排卵或者排卵稀少,所以在有生育要求的时候就可能考虑进行促排卵怀孕。一般在促排卵的时候,如果卵泡生长发育良好,那么通常1到2次就可以怀孕。但如果在促排卵的过程中,由于本身的激素内分泌异常,卵泡不能正常发育或者排除,可能促排卵三次,都没办法正常怀孕。

促排1-7次成功率

促排卵指应用促排卵药物使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怀孕的几率,多数姐妹促排一次是无法成功的,有的需要促2-3次,更甚者7-8次。在促排的过程中女性遇到的问题不少,以下整理了姐妹们问的最多的促排问题,大家可以对应自己的促排次数查阅。

试管促排卵次数:

1、第一次促排

2、第二次促排

3、第三次促排

4、第四次促排

5、第五次促排

6、第六次促排

7、第七次促排

促排第三次失败可以考虑试管,也可以再进行第四次促排卵治疗,做试管婴儿的促排卵治疗主要以打针为主,根据不同的患者使用的促排卵方案也会不同,促排没有优势卵泡多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性激素六项,饮食上多吃豆制品或一些坚果,可以帮助提升优质卵泡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都能够有助于卵细胞的生长。

医生团队

更多

哇娜甘生殖医学专科医师

擅长:人工授精、三代试管婴儿...

在线咨询

潘亚博士

擅长:特殊需求试管婴儿...

在线咨询

周晓医学博士

擅长:擅长胎停、多次孕育失败...

在线咨询

全民健康网

医院地址:点击线上客服匹配机构地址

版权所有:全民健康网试管频道

联系电话

15527831666

版权所有:全民健康网试管频道(侵权投诉请联系QQ处理:1319120747)
【申明:本文由全民健康网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涉及医疗科普以医生指导意见为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