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试管婴儿医院

当前医院在线

三代试管婴儿 医院简介 医生团队 试管百科 试管流程 试管医院 试管知识 试管问答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医院首页  >  试管百科详情  >  排卵针一般连续打几天(促排卵针一旦打了就不能停吗)

排卵针一般连续打几天(促排卵针一旦打了就不能停吗)

作者:全民健康网      时间:2025-01-16      浏览:62

很多人担心试管婴儿过程中的用促排药会对身体尤其是卵巢功能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除了实在是不能自然受孕的家庭以外,很多人群更倾向于治疗不孕不育疾病后再自然受孕生育。

试管婴儿促排卵的药量和时间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打促排卵针的时间是10-14天,卵子在促排药物的作用下长大,但还不能获得成熟卵,为了评价卵泡内的卵子发育状况,医生必须用超声仪来监测卵泡的大小,并配合检查血液的雌激素水平进行评估,根据卵泡情况再调整药量。

对于大多数患者,需持续用药10天左右,但具体天数也要看卵泡的成长情况,有些可能短到8天,而长者可达15-16天。

什么要用促排卵药物?

女性出生后两侧的卵巢约有30-40万个原始卵泡,到了青春期,卵巢开始发育,排卵。一般每月有15-20个卵泡开始生长发育,但是通常只有一个卵泡成为优势卵泡发育成熟而排出,其余的退化为闭锁卵泡。

卵泡的生长需要一种叫作“促性腺激素”的激素调控。在卵泡生长的最后14天,有些对低剂量的促性腺激素敏感,有些不敏感,敏感的卵泡则进入生长的下一个阶段,有机会成为成熟卵泡,其余对促性腺激素水平不能很好匹配的都相应进入自行退化闭锁阶段。

促排卵药物会和下丘脑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然后令其产生更多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垂体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进而刺激卵巢内卵泡生长、发育、成熟以及排卵当女性诊断出排卵障碍的时候,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就是药物促排卵。而在试管婴儿治疗中,为了获得更多的卵子,配成更多的胚胎,也会使用促排卵药物。

促排卵药物是什么成分?

在试管婴儿的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促排卵药物主要成分为促性腺激素,药物中含有促卵泡生成素和黄体生成素;

另一类是人类基因重组的促性腺激素,由于是基因重组的药物,所以稳定性好,纯度高,引起过敏反应少,促卵泡发育的效果也较好。

打促排卵针会使人变胖?

有些患者抱怨在打完排卵针后体重有所增加,这种现象是因为打促排卵针会使雌激素水平上升,使水分滞留在体内(即暂时性 “水潴留”),导致体重上升或水肿。治疗后一段时间,随着药物代谢,雌激素水平归于正常,潴留在体内的水分就会排出体外,体重和水肿即能恢复。

还有些女性由于惧怕饮食和活动会影响试管婴儿的成功功率,会过度进补和限制身体活动,甚至每天卧床休息,这样自然会使脂肪堆积、体重升高。

促排卵会导致卵巢早衰?

众所周知,女性一生的卵子数量是固定且不可逆的,科学研究统计,女性一生排出的成熟卵子大约为400~500个。

在每个月经初期,双侧卵巢上的基础卵泡会有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在没有药物刺激的情况下,经内分泌调节会选择一个优势卵泡助其生长,而抑止住其他的卵泡发育,因此,女性每个月一般会排出一颗成熟卵子。

编辑

在促排卵环节,生殖专家会让患者先服用避孕药抑止女性原有的内分泌激素调节,不选择优势卵泡;再通过促排卵药,促使多个卵泡同时发育成熟,以备。这其实相当于“变废为宝、资源回收”,不会额外耗损卵子的“库存量”,更不会导致卵巢功能衰退。

促排卵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其实,乳腺癌主要发生在自身携带有乳腺癌致病基因的女性身上,另外,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增加患病风险的因素。同正常人群一样,做试管婴儿的患者中,也会有人患乳腺癌。

不过,研究结果表明,做试管婴儿的女性,患宫颈原位癌和乳腺癌的风险稍低于正常人群。因此,做试管婴儿本身并不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促排卵促的越多越好?

进入试管婴儿周期后,医生期望最理想的超促排卵结果是得到10个左右的卵子,进行1次新鲜胚胎,2次冻胚移植,一次拥有70%左右的累计成功率,这样是最稳妥最有效的状态。

可是临床中发现,许多患者总希望取到尽可能多的卵子,甚至在促排阶段互相攀比卵泡数目。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过多的卵泡数量往往意味着卵巢过渡刺激的发生,同时卵子的质量也不一定好。面对超促排卵,适度适宜就是比较好的,千万不要刻意追求卵子数量。

医生团队

更多

哇娜甘生殖医学专科医师

擅长:人工授精、三代试管婴儿...

在线咨询

潘亚博士

擅长:特殊需求试管婴儿...

在线咨询

周晓医学博士

擅长:擅长胎停、多次孕育失败...

在线咨询

全民健康网

医院地址:点击线上客服匹配机构地址

版权所有:全民健康网试管频道

联系电话

400-7885-115

版权所有:全民健康网试管频道(侵权投诉请联系QQ处理:1319120747)
【申明:本文由全民健康网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涉及医疗科普以医生指导意见为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