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试管婴儿医院

当前医院在线

三代试管婴儿 医院简介 医生团队 试管百科 试管流程 试管医院 试管知识 试管问答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医院首页  >  试管百科详情  >  多少天的宝宝最难带?了解这些技巧轻松熬过去

多少天的宝宝最难带?了解这些技巧轻松熬过去

作者:全民健康网      时间:2024-09-16      浏览:83

多少天的宝宝最难带?新生儿什么时候最难带。新生儿哪几个月难带的分享如下,一般来说,从宝宝出生到一岁,每个月龄的宝宝,妈妈需要操心的事情都不同,因此对于新手妈妈来说,新生宝宝到一岁之间都是比较难带的。

多少天的宝宝最难带?了解这些技巧轻松熬过去

新生儿哪几个月难带

婴儿出生之后,大概是前3个月会较难带,这是因为该期间的宝宝,身体较为虚弱,所以在日常喂奶和生活护理上也会要求得更精细,导致部分新手妈妈会感觉宝宝比较难带,不过由于每个宝宝情况不同,至于宝宝哪个阶段最难带,可以参考下列内容:

一个月

宝宝刚出生的胃容量小,所以吃得少,但相应的也会饿得快,这时需要及时满足宝宝的喝奶需求,由于该阶段的宝宝需要间隔2-3个小时喝奶,所以宝妈通常不分白天黑夜都要给宝宝喂奶,而且1个月宝宝比较较弱,抵抗力差,如果照护不当,可能会出现着凉,发烧等症状,因此月龄的宝宝也是比较难带的。

二个月

满月后的宝宝,也就是月龄两个月的宝宝也会不好带,这是因为宝宝容易在该阶段出现肠胀气、肠绞痛等新生儿常见问题,宝宝总是会出现小脸憋红、不断扭动身体、两腿乱蹬、哼哼唧唧、甚至哭闲不止等现象,严重影响宝妈的休息,同时还比较耗费宝妈的精力。

三个月

三个月的宝宝白天小睡时间明显减少,明明感觉宝宝很困但是很难哄睡着,即使是睡着后也很容易惊跳醒来,接不上觉,而宝妈为了安抚宝宝,会养成了抱睡、奶睡等习惯,这时不但会影响宝妈的休息,同时宝宝对于妈妈最为依赖,也会导致妈妈身心疲惫。

四个月

好容易熬过了三个月的肠绞痛,宝妈不但休息不了,还会迎来宝宝四个月的厌奶高发期,这时宝宝喝奶量此时会一下少了很多,甚至出现拒奶现象,而且每次吃奶都吃吃停停,吃几口就不感兴趣,这也会让宝妈十分头疼,会担心宝宝生长发育情况。

五个月以后

发育至四个月以后的宝宝,即五个月及以后月龄段宝宝,会进入睡眠倒退期后,常常出现经常夜醒,哭闹不安、白天睡眠不规律等情况,而且在发育6个月-11月时,宝宝会经历增添辅食、段夜奶、以及分离焦虑等情况,这期间宝宝可能会变得粘人爱哭。

多少天的宝宝最难带?了解这些技巧轻松熬过去

新生儿很难带怎么办

1-12个月的宝宝都是比较难带的,毕竟这期间是宝宝的发育关键期,从一月龄的抬头、翻身和坐,到俯卧、攀爬、站、走,随着时间的流逝,宝宝会的事情越来越多,开始有了一定的判断力,有了自主意识,所以让宝妈会感觉,无论是小月龄还是较大月龄都是比较难带,为了方便大家掌握孩子难带问题,以下列举了部分方式技巧:

少量多餐

如果发育至3-4个月宝宝出现厌奶期,妈妈没必要为了迁就宝宝而增加哺乳时间,可以尝试少量多餐给宝宝喂奶,同时宝妈在给宝宝喂奶时,还要减少环境的干扰,让宝宝专心吃奶。这样宝宝吃奶才不会分心。

改善睡眠情况

宝宝3-5个月左右会出现睡眠倒退期,这期间的宝宝白天小睡时间变短,夜里频繁醒来,而且宝宝也会经常哭闹,会比往常更依赖大人,睡眠变差,这时家长需要给予宝宝更多的耐心,安抚好宝宝的急躁情绪,同时白天增加宝宝的小睡次数,以此帮助宝宝顺利度过睡眠倒退期。

多安抚宝宝

大多数宝宝在6个月内会长出第一颗牙齿,如果宝宝牙齿萌出不顺利,容易导致发热,父母要让宝宝多喝水,观察宝宝的精神状况,同时宝宝的牙龈发痒,可能会出现长牙的胀痛感,这时建议父母比较好给宝宝准备喜欢的磨牙棒或者牙胶,让宝宝缓解不适感。

1-11月龄的新生儿都是比较不好带的,不过相比之下,最难带的月龄有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以及四五个月等等,虽然宝宝在这些月龄段比较难带,但是宝妈只要掌握好应对方法和技巧,比如多安抚宝宝、按时喂养、睡前给宝宝按摩抚触等等,那么就能轻松熬过去。

以上就是本文对多少天的宝宝最难带?了解这些技巧轻松熬过去的详细介绍。希望通过上述的介绍,让您能对多少天的宝宝最难带?了解这些技巧轻松熬过去有了个更全面的了解。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的信息,欢迎随时与我联系。祝您生活愉快!

医生团队

更多

哇娜甘生殖医学专科医师

擅长:人工授精、三代试管婴儿...

在线咨询

潘亚博士

擅长:特殊需求试管婴儿...

在线咨询

周晓医学博士

擅长:擅长胎停、多次孕育失败...

在线咨询

全民健康网

医院地址:点击线上客服匹配机构地址

版权所有:全民健康网试管频道

联系电话

15527831666

版权所有:全民健康网试管频道(侵权投诉请联系QQ处理:1319120747)
【申明:本文由全民健康网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涉及医疗科普以医生指导意见为主。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