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产后产生肛裂有哪些原因?
产后肛裂可能是由便秘引起的排便困难、分娩时会阴撕裂伤、肛部括约肌过度紧张、痔疮、血液循环障碍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便秘引起的排便困难
由于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肌肉降低,加上饮食结构改变和缺乏运动,容易引起便秘。长期便秘会导致粪便干结,在排出时加重对肛部黏膜的损伤。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来改善症状,促进肠道蠕动。
2.分娩时会阴撕裂伤
分娩过程中使用较大暴力牵拉胎儿头部娩出时,可能会造成会阴处软组织撕裂,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伤口感染,炎症因子兴奋局部可诱发疼痛感。轻微撕裂无需特殊处理,重度撕裂需缝合止血;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修补。
3.肛部括约肌过度紧张
肛部括约肌过度收缩使肛管压力增高,超过正常范围而发生破裂。这种情况多见于长时间用力排便或者存在习惯性便秘的人群中。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提肛运动以缓解症状,平时还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4.痔疮
痔是直肠下端的静脉丛扩张淤血、移位形成的柔软血管团,若产妇患有内痔或混合痔,在顺产时腹压急剧升高,易导致痔核脱出肛部外形成肛裂。对于轻度痔疮,可以通过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的方式减轻不适症状,重则需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手术方式治疗。
5.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使得肛部周围皮肤失去正常的营养供应状态,变得脆弱易碎,从而增加了出现裂口的危险。针对血液循环不畅的问题,可以采取足部推拿的方法来促进血液循环,每次推拿15-20分钟为宜。
产后肛裂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兴奋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加重肛部局部的兴奋和疼痛。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进展,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