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知识

瘦子脂肪肝硬化的概率可能比胖子更高!

时间:2020-12-08 13:19:06

目前,肝硬化患者占内科总住院人数4.3%左右。并且肝硬化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病情持久难愈、并发症严重、丧失劳动能力、治疗费用高等情况对患者的生存造成很好影响,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相关负担。很多人可能觉得胖子一定比瘦子更容易患上肝硬化,事实恰好相反,瘦子脂肪肝硬化的概率可能比胖子更高!具体缘由,我们马上就来一起去看看吧。

瘦子脂肪肝硬化的概率可能比胖子更高!

瘦子脂肪肝硬化的概率可能比胖子更高!

生活中,一般都是胖的人会常常担心自己患上脂肪肝。然而事实上,脂肪肝其实并不是胖子的专属,瘦人也是可能会得脂肪肝的,甚至面临着转化为肝硬化的更大危险。

今年8月,澳大利亚威斯特米德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肝病学杂志》发表文章称,患有脂肪肝的瘦患者其体内的胆汁酸和一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9)含量更高,它们能增加能量消耗,使身体更适应过多热量摄入,让瘦型脂肪肝患者保持消材。但比较遗憾的是这种抗肥胖的特性虽好,却并不能保护肝脏免受脂肪堆积的危害。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脂肪肝就可能逐渐演化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直至发展为终末期肝病。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定义的瘦型脂肪肝,是指体重指数(BMI)正常、身材偏瘦的人所的脂肪肝, BMI正常的成年人中,约10%左右会得非酒精性脂肪肝。瘦人患脂肪肝通常在发病前突然出现体重增加、腰围明显增大的情况,并多伴有腹型肥胖。

临床认为,胖人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反应降低或敏感性降低),而瘦型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还包括短期碳水化合物(特别是软饮料摄入)、胆摄入增加,体力活动减少,短期内体重增加、腰围增加、甘油三酯升高等。此外,对比肥胖型脂肪肝来说,瘦型脂肪肝的遗传因素显得更重要,且与脂肪肝的严重程度相关。

蛋白营养不足是导致瘦人患脂肪肝的另一种成因。瘦型脂肪肝患者通常可能伴有某些慢性消化性疾病,这样就会使蛋白质供给偏低。当蛋白合成减少时,身体脂肪的分解和动用就会加速,大量脂肪酸从脂肪组织中释放进入肝脏,导致肝内的脂肪大量堆积,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

当脂肪堆积越来越多,就会导致肝细胞内环境不正常,诱发一系列炎症。慢性炎症会使得肝脏反复出现“炎症~修复”的死循环,如果长时间不能得到缓解,就会形成各种类型的胶原纤维,胶原纤维在肝脏大量堆积,使肝脏失去正常形态和功能,使组织坏死、变性,出现疤痕。当肝组织正常结构遭到破坏,然后出现以门静脉高压为主要症候群的相关症状时,就被称为肝硬化。

瘦子脂肪肝硬化的概率可能比胖子更高!

导致肝硬化的几大原因

1、细菌性肝炎: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主要发生在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细菌感染,是经过慢性肝炎阶段演变而导致的,约占60%~80%,甲型和戊型细菌性肝炎不发展为肝硬化。

2、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或短期内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炎并发展为肝硬化。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多,这一发病率日益升高,约20%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

4、胆汁淤积:持续胆汁淤积,导致肝细胞炎症及胆小管反应,甚至出现坏死,形成胆汁性肝硬变。

5、肝脏淤血:慢性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及肝静脉阻塞综合征、肝小静脉闭塞病等,可引起肝脏长期淤血缺氧而致肝硬化。

6、药物性或工业毒物:长期服用双醋酚汀、甲基多巴以及某些中药如首乌、土三七等,或长期接触四氯化碳、砷、磷等可致中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

7、遗传代谢疾病:由于遗传或先天性酶弊端,致使某些物质不能被正常代谢而沉积在肝脏,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儿童常见,但也有很多到才发病。

8、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的虫卵沉积于肝脏汇管区,进一步引起肝脏纤维化导致肝硬化。

9、免疫紊乱:免疫系统紊乱时,会把正常细胞组织作为“敌人”清除,造成自身免疫性肝病,演变为肝硬化。

10、原因不明:5%~10%的肝硬化病因原因不明,称为隐源性肝硬化,需要根据患者临床特征,针对性进行血液、病理、影像学、基因等检查。

说了这么多,这回你该知道了,瘦子脂肪肝硬化的概率可能比胖子更高!但是,不管是瘦子,还是胖子,都一定要注意了,如果发现自己混上了脂肪肝,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开始干预治疗,开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且保持合理的运动!千万不要因为脂肪肝并没有什么特别影响日常生活的症状就视之不见,等脂肪肝变成了肝硬化,你再来后悔就完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