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丁义山肛肠专科医院

免费在线咨询

南京丁义山医院,,胃息肉的类型以及发病机制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息肉”这一名称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观察到的隆起物。胃息肉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丁义山医院为您科普。

一、医学上,按照病理组织学分类可将胃息肉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腺瘤样息肉

2、增生肉

3、胃底腺息肉(囊肿):散发性胃底腺息肉、家族性胃底腺息肉

4、特殊的胃息肉(比较少见):错构瘤肉、异位肉、家族肉病

二、胃息肉的发病机制

胃息肉一般多发生于胃窦,少数也可见于胃体上部、贲门和胃底。病理上主要分为增生肉和腺瘤肉。

1.增生肉此型息肉约占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物,并非真确的肿瘤。息肉较小,一般直径小于,呈圆形或橄榄形,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可伴有糜烂。组织学上可见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和增生的固有层腺体,上皮分化良好,核分化象少见,固有层见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息肉伴有肠化生。少数增生肉可发生异型增生或腺瘤性变而产生恶变,但其癌变率一般不超过1%~2%。

2.腺瘤肉系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肿瘤,约占胃息肉的10%~25%。一般体积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数无蒂,表面光滑,少数呈扁平状、条状或分叶状。组织学上主要由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体增生形成。上皮分化不成熟,核分化象多见,可分为管状、绒毛状及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显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息肉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黏膜肌层无明显增生,肌纤维无分散现象。本型息肉癌变率高,可达30%~%,尤其瘤体直径大于2cm、绒毛状腺瘤、异型增生Ⅲ度者恶变率更高。

小贴士:

南京丁义山肛肠专科医院作为一家以专病专治专研为特色的肛、胃肠专科医院,在丁氏痔科医术三百年传承的基础之上,以中西医结合作为技术创新基础,采用丁氏医术及创新研制的系列中医药,以及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胶囊内镜及消化内镜相结合等方法治疗肛肠及胃肠疾病。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