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看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
泌性中耳炎又称:“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粘液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病因
一、咽鼓管阻塞
常见于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瘤以及头面部放射线治疗后。也可因为
鼻中隔偏曲、鼻腔填塞物堵塞等引起
二、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或症状反应,如急性鼻炎、鼻窦炎、鼻咽炎、慢性肥厚性鼻炎、变应性鼻炎等。肿胀的鼻甲或淋巴组织堵塞咽鼓管本身的炎症水肿粘连所致。
三、细菌及细菌
细菌及细菌感染,中耳炎某些类型的细菌及细菌感染也可引起本病
因常继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组织学检查结果及临床征象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细菌产物。
四、免疫反应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也是儿童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可能为一种由抗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
症状
典型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听力下降,可随变化而变化,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摇头可听见水声。耳科专科检查可见估摸内陷,呈琥珀色或色泽发暗,亦可见气液平面或气泡,鼓膜活动度降低。
婴幼儿则表现为对周围声音反应差,抓耳,睡眠易醒,易激惹。婴儿对周围的声音没有反应,不能将头准确地转向声源。
治疗
治疗方针
主动治疗原发病及邻近病灶,去除病因,改善咽鼓管的通气功能,平衡和消除中耳鼓室内的负压状况,通畅引流鼓室粘连和中耳胆脂瘤及胆肉芽肿的发生。
药物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鼻腔收缩剂:改善咽鼓管及鼓室内黏膜生理功能,常用药物有:制剂、盐酸羟甲唑等药物,一般疗程不超过1周。
黏液促排剂:可调节咽鼓管及鼓室内黏膜生理功能,常用药物有:盐酸氨溴索等药物。
抗生素:在急性期内,可短期内使用敏感抗生素。
口服糖皮激素:对于无糖尿病等禁忌的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如泼尼松等口服,但只可作短期治疗,不宜长期使用。
5.鼻用糖皮质激素:改善鼻腔炎,消除炎症介质,局部作用于鼻腔、鼻咽、咽鼓管,全身副作用小。
手术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1)鼓膜穿刺抽液:可有效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必要时可重复穿刺,或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鼓膜切开术:适用于分泌的液体较黏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者。
(3)鼓室置管术:适用于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头部放疗后,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
(4)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采用咽鼓管激光成形术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适用于反复发作的,病程大于3个月以上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儿童及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选用鼓膜置管术,适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持续在4个月以上伴有减退
和其他症状;持续或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伴有高危因素存在;鼓膜或中耳损害等患者。
护理
日常护理
需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避免辛辣兴奋性食物和烟酒兴奋,避免接触烟雾等不好气体兴奋呼吸道,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避免接触过敏原,饮食上应避免引发个体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品等;婴幼儿喂奶时应注意不要头部太低;鼓膜置管期间应避免耳道进水,以防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