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不等于慢阻肺
只有气流受限的慢支,肺气肿才能诊断为慢阻肺。人人都应重视肺功能测试,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70%可以确定有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存在。
误区二:认为慢阻肺很常见,现在医学发达,对人健康威胁不大
其实近年医学进步,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下降,但慢阻肺的死亡率却逐年增加,目前已经居所有死因的第四位。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是造成慢阻肺的主要病因,烟草消费的增加,女性烟民队伍扩容,使慢阻肺发病率高居不下。工业化粉尘和化学物质污染,城市中阴霾天气日益增多,新型细菌(甲流,禽流感),超级细菌感染等都在损害我们的支气管。防治慢阻肺任重道远。
误区三:哮喘和慢阻肺是一回事
大多数哮喘患者的气流受限具有明显的可逆性,是其不同于COPD的一个关键特征;但是,部分哮喘患者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较明显的气道重塑,导致气流受限的可逆性明显减小,临床很难与COPD相鉴别。COPD和哮喘可以发生于同一位患者;而且,由于二者都是常见病、多发病,这种概率并不低。这是人们常把他们混为一谈的原因。
误区四:病情严重时才需要药物治疗
其实慢阻肺患者平时就应该运用两种喷剂,沙美特罗/丙酸氟替松(舒利迭),噻托溴铵(思力华)。这两种新药目前认为能明显防治慢阻肺。前一种药物含激素,有消炎作用。很多人以为吸入激素治疗慢阻肺的副作用会很大,偶尔用用可以,不能长期用,其实是错误的,就应该长期坚持用。
误区五:认为吸氧只有在抢救时才需要
其实慢阻肺患者稳定期进行长期家庭氧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一般用鼻导管吸氧,应该是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为1.0-2.0升/分钟,吸氧时间每天应该超过15小时。
误区六:慢阻肺患者一活动就喘,所以尽量不外出,只要呆在家里不动就好了
其实慢阻肺患者应该适当锻炼,但晨练并不可取,清晨大气相对静止,各种废气不易扩散,是一天中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时段。特别是到了8点左右的早高峰时段,空气的污染达到高峰。早上十点左右,温度适宜,空气扩散良好,适合外出活动。
误区七:不吸烟也会患上慢阻肺,戒烟没有用
其实戒烟是预防慢阻肺的重要措施,也是较简单易行的措施,目前很多医院呼吸科都开设戒烟门诊,新一代戒烟药畅佩可以让你3个月戒烟成功,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戒烟都有减轻气道和肺的异常炎症反应。
误区八:认为慢阻肺秋冬就发,难以预防
其实在发病季节前运用支气管炎疫苗、流感疫、胸腺肽α1等都有预防作用,口服(细菌溶解产物)能使慢性支气管炎单次急性发作的门诊费用下降24%,门诊加住院的总费用下降46.1%。为下列8种细菌的冻干溶解物: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臭鼻克雷伯菌、金葡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他奈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