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自语是病吗 - 如何进行检查确诊
如果你在生活中留意,便会发现周围的人或多或少的存在自言自语的情况。事实上,自言自语分为两类,一种是病态的,一种是正常的,属于生理性的。比如学龄前儿童普遍存在自言自语的现象,这是属于生理性的,一般没有问题。然而很多成年人也表现出自言自语的行为,这是不是得了某些精神疾病呢?
【如何区分病态的与正常的自言自语行为?】
自言自语在正常人中也存在,单纯的自言自语不一定是病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而有利于身心健康。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自言自语是消除紧张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地发泄心中的不满、郁闷、愤怒、悲伤等不好情绪,有利于消除紧张,恢复心理平衡。当你忧虑重重时,若有机会听听自己的谈话,可能使你拓展思路,变换考虑问题的角度,减少钻牛角尖的机会。那么,如何区分自言自语是正常还是病态呢?
1、与外界有无互动 正常的和病态的自言自语,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与外界互动。现在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没有那么多小伙伴一起玩、交流、互动,他们习惯于跟自己玩,玩具又比较多,比较容易沉迷于自己的想象当中,不断地在变换角色。所以,孩子沉迷于游戏中时,会有一些自问自答、自言自语,在幼儿园或刚入学的小朋友里,常常可以见到。
2、对环境有无选择 正常成年人的自言自语,总是对环境有很严格的选择,在靠谱、私密的环境里,这一模式容易外化,但在公开场合就不会自言自语。如果是病态的自言自语,可能就不会有这种对环境的掌控,基本上是不分场合的。
3、能否作出合理解释 正常的自言自语,说的人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通过解释,别人也能够理解。病态的自言自语,其内容往往是怪异的,听得人不明白,说的人自己也不明白,因为他可能是在跟幻觉对话,或者就是思维的分化,在别人看来,很不协调。
4、有无情感交流 人在儿童期会依靠内部语言思考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常通过“自问自答”方式进行情感交流,这种情况属于小孩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有些成年人因成长过程中对外沟通不足、语言转换发展受阻,会延续儿时自问自答的心理模式。
5、是否与内心协调 如果一个人的自言自语与心理活动、环境都很和谐,比较协调,内容也都不离奇、不怪异,就是正常的。病态的自言自语一般与自己的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不相同,而且内容往往荒谬离奇
济南神康医院张淑芹主任介绍,当根据以上几点判断,对比平时表现,得出否定结论的人,可初步怀疑为是由精神疾病引发的自言自语行为,应及时到正规专科医院检查确诊,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