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失败_试管失败后多久可以做第二次
对于反复流产、反复试管失败的情况,只有完善病因筛查(尤其是一些不易察觉的免疫、凝血、内分泌相关因素),找到正确的治疗方向,才能离好孕更近一些。 ; 相反,如果筛查不到位,无法找到疾病的根源进行针对性治疗,那么好孕就会变得很遥远。
比如下面这位姐姐:
试管失败11次
完成原因排查后,
首先2次试管婴儿成功怀孕
小敏(化名)来就诊时36岁。 然而,8年来,她的试管失败了11次:4次促排卵**、10次胚胎移植后着床失败、1次生化妊娠。 剩余 1 个囊胚。
之前的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是卵巢上的“巧克力囊肿”; 宫腔镜检查显示 CD138 阳性 (+):20 个囊肿/HPF。 定期抗生素治疗后,检查 CD138 呈阴性。
末次移植前检测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狼疮抗凝物质,均为阴性(-); 抗核抗体呈阳性(+),且曾接受羟氯喹治疗。
完整的两页病历中,与生殖免疫相关的检查并不完善。 不排除她因免疫异常和生化妊娠而多次不着床。 我建议她:
1、母体因素需要更系统的筛查,包括免疫、凝血、内分泌等因素;
2.在常规流产相关筛查的基础上,有证据表明还应筛查与流产高度相关的指标,如非典型抗磷脂抗体。
测试结果出来了,正如预期的那样:
检查项目
测试结果
封闭抗体
32.00(-)
自然伤害细胞
32.00 ↑
B淋巴细胞
12.80
抗磷脂酰丝氨酸
/凝血酶原复合物抗体-IgM
86.00↑
根据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
试管中反复植入失败;
同种免疫失衡;
疑似非标准产科抗磷脂综合征。
给出治疗方案:
基本医疗建议:
口服阿司匹林,50毫克,每天一次;
口服氢氯喹,每次0.2g,每日两次。
移植前医疗说明:
移植前1个月:口服50mg,每日2次;
移植前7~10天:每天皮射1瓶低分子肝素; 考虑到NK细胞和非典型产科抗磷脂抗体较高,且过去11次试管失败,将选择其中一天静脉输注免疫球。 25克免疫调节蛋白质;
移植前5天开始:粒细胞兴奋因子150ug,隔射,共4次;
一旦怀孕,一定要及时随访,主动保护胎儿。
小敏对医生指示的遵守程度非常高。 首先2次移植后的第7天,好消息顺利传来:胚胎成功着床。
怀孕期间,小敏主动前来保护胎儿,动态监测风湿、免疫相关指标,密切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后期监测持续出现“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复合物抗体阳性”,整个孕期均给予抗凝治疗。 怀孕39周时,小敏顺利产下足月宝宝,她8年的求子之旅完满结束。 。
临床反思
对于反复流产和反复试管婴儿失败应该做哪些检查?
反复流产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生殖道解剖异常、内分泌异常、生殖道感染、血栓性疾病因素、免疫因素等; 其他因素包括男性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躯体疾病、心理因素等。 、药物因素等。
反复试管婴儿失败的原因比反复流产更为复杂,但往往与免疫因素和血栓前状态密切相关。
免疫因素
分为自身免疫和同种免疫
这两个因素都可以通过血液检查的各项指标来综合判断:
1.自身免疫:如抗心磷脂抗体(ACA)、抗β2-糖蛋白1抗体、狼疮抗凝物(LA)、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抗ENA谱等。
2.同种免疫:如封闭抗体、自然伤害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比值等。
血栓前状态
也称为“血栓形成倾向”
对于反复流产、反复IVF失败的姐妹,应重视血栓形成倾向的筛查和诊断。
一方面,局部微血栓的形成导致子宫内膜局部血供不足,不利于胚胎成功着床; 另一方面,血栓前状态导致子宫胎盘血流状态改变、微血栓形成、绒毛梗塞以及蜕膜血管中纤维蛋白样形成。 坏死,进而导致胎儿缺血缺氧,较终导致流产。
血栓形成倾向的主要类型是静脉血栓形成。 对于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起着关键作用。
重视非典型抗磷脂抗体谱的检测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和治疗医生共识》建议检测标准外用抗磷脂抗体,包括抗磷脂酰丝氨酸/凝血酶原复合物抗体、人抗β2糖蛋白1结构域、人抗凝抗磷脂抗体等,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作为抗磷脂综合征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和循证证据证实,抗磷脂综合征的这些非典型临床表现或实验室异常与反复流产、反复试管植入失败等生殖障碍密切相关。
在调查小敏流产原因时,非典型抗磷脂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有阳性指征,证实了我的怀疑。
非典型抗磷脂综合征的治疗和管理应包括实验室监测、药物使用以及怀孕前、怀孕期间和怀孕后的胎儿监测。 (延伸阅读:)
好怀孕的故事剧情简介
临床上,当诊断明确后,按照诊疗标准进行治疗并不困难; 困难在于临床诊断不是特别明确时的处理,这对医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是律法主义、教条主义吗? 还是灵活主动的治疗? 这需要多年的临床积累,才能制定出适合姐妹们病情的诊疗方案。
教授助理微信
添加好友咨询就医并加入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