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江肛肠医院

免费在线咨询

按压上腹疼痛有硬块是什么病?原天津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张立明坐诊天津滨江医院,可线上预约

原天津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张立明坐诊天津滨江医院,可线上预约。近期,有数位患者在留言区提问:按压上腹疼痛有硬块是什么病?对此,每周一三四受邀坐诊天津滨江医院的原天津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张立明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按压上腹部时出现疼痛,甚至还能摸到硬块,这很可能与胃肠道的某些病变有关。例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以及胃癌等。原天津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张立明提醒:按压上腹疼痛有硬块的症状背后隐藏着多种疾病,危及胃肠健康,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的胃肠专科医院就诊,必要情况下接受胃肠镜的深入检查,明确胃肠道内的具体病情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才能有希望逐步恢复健康,摆脱疾病困扰。

 

一、原天津市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张立明坐诊时间表:

2月10日周一上午:8:00——12:00

2月12日周三上午:8:00——12:00

2月13日周四上午:8:00——12:00

 

按压上腹疼痛有硬块是什么病?原天津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张立明坐诊天津滨江医院,可线上预约


二、按压上腹疼痛有硬块可能是这些疾病导致

1.胃溃疡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性溃疡疾病,主要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的慢性溃疡。当溃疡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发上腹部疼痛及硬块的症状。

1)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胃黏膜有一层保护屏障,可以抵御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然而,当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消炎药、胃酸分泌过多等因素破坏了这层保护屏障时,胃酸和胃蛋白酶就会对胃黏膜进行“自我消化”,从而形成溃疡。

2)症状表现:胃溃疡的典型症状是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疼痛通常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经过1 - 2小时后逐渐缓解,下次进食后又会重复发作。除了疼痛,患者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等消化不好症状。当溃疡周围组织发生炎症、水肿,或者溃疡恢复过程中形成瘢痕组织时,上腹部可能会摸到硬块,并且按压时疼痛加剧。

3)诊断方法:诊断胃溃疡主要依靠胃镜检查,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到胃黏膜的病变情况,明确溃疡的位置、大小和形态。此外,还可以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常用的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等。

4)治疗措施:治疗胃溃疡的目的是消除病因、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恢复、防止复发和防治并发症。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如使用质子泵控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控制胃酸分泌,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枸橼酸铋钾等)保护胃黏膜,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还需要进行治好幽门螺杆菌的治疗,通常采用四联治疗,即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质子泵控制剂+铋剂,疗程一般为10 - 14天。在治疗期间,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兴奋性食物,戒烟戒酒。

2.胃癌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上腹部疼痛和硬块是胃癌的常见症状,尤其是在疾病的中晚期。

1)发病机制: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好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高盐、腌制、熏烤食物)、遗传因素、胃部慢性疾病(如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有关。这些因素会导致胃黏膜细胞发生基因突变,逐渐发展为癌细胞。

2)症状表现:早期胃癌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肿瘤的生长,症状逐渐显现,上腹部疼痛是常见的症状,开始时疼痛较轻,多为隐痛或胀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加剧,且疼痛规律改变,不再与进食有关。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瘦、乏力、呕血、黑便等症状。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在上腹部可以摸到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的肿块,按压时疼痛明显。

3)诊断方法:胃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胃镜下可以直接观察胃内病变情况,并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此外,还可以进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CT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这些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侵犯范围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

4)治疗措施: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根据肿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可选择治好性手术或姑息性手术。化疗是使用化学药物消灭癌细胞,常用于手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胃癌的治疗。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消灭癌细胞,主要用于局部晚期胃癌或手术后残留病灶的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治疗方法,通过针对癌细胞的特定靶点或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来发挥抗癌作用,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小的特点。

3.胃息肉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突起状状组织,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肠钡餐造影、胃镜检查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息肉”这一名称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观察到的隆起物,病理上可分为增生肉、炎肉、腺瘤肉等。

1)发病机制:胃息肉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胆汁反流、遗传因素、长期使用质子泵控制剂等有关。这些因素会兴奋胃黏膜,导致胃黏膜过度增生,从而形成息肉。

2)症状表现:大多数胃息肉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隐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好症状。当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可能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如果息肉发生在贲门附近,还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当息肉合并有炎症、水肿时,上腹部可能会摸到硬块,按压时有疼痛感。

3)诊断方法: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息肉的主要方法,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到息肉的位置、大小、形态和数量,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息肉的性质。此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也可以发现较大的胃息肉,但对于较小的息肉容易漏诊。

4)治疗措施: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胃息肉,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复查胃镜即可。如果息肉较大(直径大于2cm)、有症状(如出血、腹痛等)、病理检查提示为腺瘤肉(有恶变倾向),则需要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内镜下治疗是目前治疗胃息肉的选方法,包括息肉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具有创伤小、恢复较快的优点。对于内镜下无法切除或怀疑有恶变的息肉,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4.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是指十二指肠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的慢性溃疡,好发于十二指肠球部。上腹部疼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硬块。

1)发病机制: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与胃溃疡类似,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十二指肠黏膜防御功能减弱等因素导致。与胃溃疡不同的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通常明显高于正常人,这是因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壁细胞数量增多、壁细胞对兴奋的敏感性增强以及胃酸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失调等原因所致。

2)症状表现: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症状是空腹时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疼痛一般在进食后缓解,下次进食前再次发作,呈现出“疼痛-进食-缓解”的规律。患者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当十二指肠溃疡合并有幽门梗阻时,上腹部可能会出现胃型和蠕动波,触摸时可感觉到硬块,按压时有疼痛感。

3)诊断方法:诊断十二指肠溃疡主要依靠胃镜检查,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十二指肠黏膜的病变情况,明确溃疡的位置、大小和形态。此外,还可以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等。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对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检查方法,在X线下可以观察到十二指肠球部的变形、龛影等间接征象,有助于诊断十二指肠溃疡。

4)治疗措施: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原则与胃溃疡相似,主要是消除病因、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恢复、防止复发和防治并发症。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质子泵控制剂控制胃酸分泌,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保护胃黏膜,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同样需要进行治好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大多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治好,只有少数患者在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或药物治疗无效时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医生结语

按压上腹疼痛有硬块可能是由多种胃肠道疾病引起的,这些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因此,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便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如果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任何疑虑,不要自行猜测和用药,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

 

张立明:原天津市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曾于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研修学习,师从陆星华教授、钱家鸣教授。在多年的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胃镜、结肠镜对各种消化道疾病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结直肠息肉、便秘、腹泻等,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诊断和治疗幽门螺杆菌、反流性食管炎、溃疡性结肠炎和功能性消化不好引起的腹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