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不痛了就代表好了吗?
痛风不痛了并不代表好了。痛风是因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发的疾病,疼痛缓解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病情可能仍在发展。
1、疼痛缓解的原因: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处尿酸盐结晶引发炎症,出现红肿热痛。当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秋水仙碱等药物后,炎症得到控制,疼痛随之减轻;或者身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尿酸盐结晶的炎症反应有所适应,疼痛也会暂时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尿酸盐结晶已从体内清除,大量尿酸盐结晶依旧沉积在关节、软骨、肌腱等组织中。
2、病情仍在持续发展:即使痛风进入间歇期,没有疼痛症状,体内血尿酸水平若未得到有效控制,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尿酸盐结晶会持续在体内累积。这些结晶会不断侵蚀关节,导致关节软骨破坏、骨质缺损,久而久之,关节会出现畸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在肾脏沉积,引发痛风性肾病,造成肾功能损害,甚至发展为肾衰竭、尿毒症;同时,高尿酸血症还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病危险,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3、规范治疗的重要性:痛风患者在疼痛缓解后,避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前往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如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控制尿酸生成,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将血尿酸水平长期稳定控制在达标范围(一般建议低于 360μmol/L,有痛风石者低于 300μmol/L );同时,要严格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嘌呤饮食,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等。只有坚持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才能减少痛风发作次数,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痛风不痛不代表痊愈,疼痛缓解只是 “暴风雨前的平静”。患者一定要重视后续治疗和日常管理,定期复查血尿酸等指标,与医生密切配合,将痛风牢牢控制住,才能真确远离疾病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