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方类风湿专科医院

免费在线咨询

痛风常用的止痛药有哪些种类?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作时疼痛剧烈,常用的止痛药主要有非甾体消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几类,以下是具体介绍:

非甾体消炎药


作用机制:通过控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常用药物布洛芬:具有较强的消炎、解热、镇痛作用。可以减轻痛风发作时的红肿热痛等症状,一般每次用量为 0.3-0.6 克,每天 3-4 次。不好反应相对较少,少数人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消化不好等,一般症状较轻,停药后可缓解。双氯芬酸钠:消炎、镇痛效果较强,能有效缓解痛风带来的疼痛。常用剂型有片剂、胶囊等,通常每次用量为 25-50 毫克,每天 3 次。可能会有胃肠道兴奋症状,如胃痛、腹泻等,长期或大量使用还可能影响肝肾功能。依托考昔:是一种选择性 COX-2 控制剂,对 COX-2 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控制作用,在发挥消炎止痛作用的同时,对胃肠道的兴奋相对较小。一般推荐剂量为 60 毫克或 120 毫克,每日 1 次。主要不好反应可能有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如增加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危险等,但发生率较低。

秋水仙碱


作用机制:能控制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释放白三烯 B4、糖蛋白化学趋化因子等炎症介质,同时控制微管蛋白的聚合,使中性粒细胞的趋化、黏附和吞噬作用受控制,从而发挥消炎、止痛作用。常用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就是秋水仙碱片。在痛风发作的早期使用效果较好,初始剂量一般为 1-1.5 毫克,随后每 1-2 小时服用 0.5 毫克,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好反应。但秋水仙碱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较为接近,不好反应较多,常见的有胃肠道反应,如剧烈腹泻、腹痛、呕吐等,还可能引起骨髓控制、肝肾功能损害等。

糖皮质激素


作用机制:具有强大的消炎、抗过敏和免疫控制作用。能控制炎症细胞的聚合和活化,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从而迅速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症状。常用药物泼尼松:属于中效糖皮质激素,一般在痛风急性发作且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使用禁忌时使用。通常初始剂量为每日 10-60 毫克,具体用量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库欣综合征、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危险增加等不好反应。地塞米松:为长效糖皮质激素,消炎作用较强。可用于严重的痛风发作,如伴有全身症状或多关节受累等情况。一般采用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静脉注射剂量根据病情而定,口服一般每次 0.75-3 毫克,每日 2-4 次。不好反应与泼尼松类似,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多种代谢紊乱和并发症。
以上药物的使用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较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以确保治疗的靠谱性和有效性。


痛风常用的止痛药有哪些种类?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