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一个急救技能,给爱的人一个更靠谱的世界
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当患者停止呼吸和心脏骤停时,用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进行抢救的一种技术。心脏病发作、溺水、车祸、药物中毒、高血压、触电、异物堵塞时都会导致心跳骤停、呼吸停止,均可用心肺复苏术来抢救。
心肺复苏的意义
我们知道,任何一场灾难面前都可能会遇到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甚至我们有可能目击到这样的患者就在我们身边倒下,事实上,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急救人员来到现场之前,而绝大多数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这时如果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或许就能挽救他们的生命。
那么心肺复苏到底能给他们多大的帮助?数据表明,如果我们在4~6分钟内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并于8分钟内进行进一步的生命支持,则患者的存活率为43%,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只有17%,超过10分钟,患者的存活率几乎为零,因此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可能有人会说这个比例还是很低,但生命是无价的,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们都要尽的努力去争取。当然除了早期进行胸外按压和肺通气之外,早期除颤和后续的专业生命支持措施和综合治疗都是影响这些患者较终是否能存活下来的关键因素。由此可知,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是成功救治这些患者的步,有统计数据表明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及3~5分钟内的除颤,可使生存率增加49%~75%。
心肺复苏的作方法
我们怎么实施心肺复苏呢?如果是群体性的伤亡事件,我们应该先对受害群体进行伤势检查和分诊,对于心跳呼吸停止或即将停止的患者,就地进行心肺复苏。
1. 检查评估患者
先要在10秒钟内检查患者反应,可以通过大声呼唤患者、摇动双肩等进行检查。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需要评估患者的呼吸。呼吸评估的时间不要超过10秒,以节约每1秒抢救时间,但也不要少于5秒,以免误判。对于无法准确估计检查时间的普通人来说,可以通过默数从“一千零一”到“一千零五”的方式,数“一千零一”差不多是1秒钟时间。检查呼吸时我们只需要观察患者的胸廓有没有起伏。
对于没有反应、没有呼吸的患者,除了呼叫救援团队之外,还应该尽快获取自动体外除颤仪(也就是AED)
接下来是检查脉搏,时间同样不要超过10秒,但也不能少于5秒,仍然用“一千零一”作为1秒这样的方法估算时间。一般检查患者的颈动脉,具体的部位是在气管和颈部肌肉之间,婴儿可以检查肱动脉。检查时一般一手示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进行检查。
如果没有触到动脉搏动,就应该立刻进行胸外按压。
2.胸外按压
按压的部位是在胸骨的下半段,也就是胸骨下1/3交界处或双与前正中线交界处,可以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侧的胸廓肋缘,手指向中线滑动到剑突部位,取剑突上两横指,另一手掌根置于两横指上方,置胸骨正中,另一只手叠加之上,手指锁住,交叉抬起手不离开患者胸壁,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我们要快速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按压一组30次的时间少于18秒),要用力按压,按压深度至少5cm,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回弹,按压中断尽量少于10秒,手不离开患者胸壁,按压同时大声计数。
、儿童和婴儿的按压手法稍有不同。主要是按压的手法和深度不同,对于儿童患者做胸外按压时,可以使用单手或双手按压,掌根按压胸骨下1/2(连线水平)。对于婴儿患者单人施救时使用双指按压,用食指和中指按压胸骨(连线下部位),双人施救时采用双手环抱法,拇指放于胸骨下1/2处。按压深度至少为胸前前后径的1/3(儿童约5cm,婴儿约4cm)。
3.人工呼吸
在做胸外按压的同时,要给予患者通气,一般一组包括30次胸外按压和两次通气。要给予通气,首先要打开气道,如果气道有异物或义齿,应该先尝试清除气道异物和取出义齿,我们可以通过仰头提颏的方法打开气道,对于有脊髓损伤的患者我们需要采取推举下颌的方法打开气道。
通气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种:用纱布覆盖口部,捏住鼻孔,先深吸气,再进行口对口缓慢吹气;第二种:用简易面罩罩住口鼻,通过面罩吹气;第三种:用球囊面罩进行通气。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需要将面罩和患者面部接触的边缘密封好,不要漏气,每次吹气1秒钟。无论哪种方法,都要使患者胸廓隆起,气体呼出后患者胸廓回落,连续两次,吹气时手指可以放于患者下颌骨性内组织上进行固定。
4. 注意事项
如果现场只有一人施救,一定要记得呼叫。这是较重要的方法,既可以为抢救争取时间,也可以保护自己。可以呼叫路人帮忙,也可以打电话,尽早获取自动除颤仪再开始施救,胸外按压和吹气的比例是30∶2。也就是按压30次,吹气两次,再按压30次,再吹气两次,循环下去,直到自动除颤仪和其他救援人员到达现场。
如果现场只有一人施救,则应在做了五组胸外按压和通气周期后(约两分钟),再次检查和评估患者的情况,如仍无反应和心跳、呼吸的恢复,立即重新进行心肺复苏。
如果现场有两人或多人施救,那就需要进行分工合作,一人按压一人吹气,胸外按压和吹气的比例仍然是30∶2,另一人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并进行人工通气,同时在旁边督促和鼓励按压人员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在5组之后为了保持体力,两换一下施救角色,继续施救,避免因疲劳而降低按压效果,8岁以下儿童双人施救时按压和通气的比例是15∶2。另外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旦自动除颤仪到达现场,应尽快实施除颤。
相信我们只要多加练习,关键时刻一定能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