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始建于1952年,原名“北京市永定路医院”,1989年4月经北京市批准更名为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994年由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2年1月被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核心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综合性专业正规甲等医院。现医院占地面积16773.99平方米,建筑面积25510.94平方米。医院编制床位600张,目前通达床位300张,日门急诊量2200余人次,年门诊量55万余人次,年出院病人达6000余人次。医院设置临床科室18个,医技科室8个。临床科室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脑病科、肾病内科、针灸科、肿瘤科、妇产科、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其中肾病内科为中医药管理局核心专科建设项目,心血管内科为北京市中医药核心学科建设单位,脑病科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核心专科和海淀区品牌科室,针灸科为北京基层中医药学科团队基地建设项目。针灸科护理单元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确定为“北京市中医特色护理示范岗”,并被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中医医院专业护理服务先进病房”。我院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设教研室5个,承担着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二十多所院校的临床教学、实习带教工作。医院配备有16排螺旋CT机、CR、彩色超声多普勒、集中监护仪、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腹腔镜、胃镜、肠镜、宫腔镜、关节镜、血液透析机及1000毫安X线机等,为临床诊治提供了重要保障。医院现有职工707人,卫生技术人员562人,护理人员293名,专业职称63人,中级职称174人,拥有医学博士(博士后)15名,医学硕士9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9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市级名中医1名。市级名老中医传承人5人,人才培养项目3人,市级“125人才”16人,区级学科带头人4人,区级学科骨干3人。中医类临床医师和中西医结合人员占临床医师63.4%,其中中医类临床医师占55.9%。护理人员中中医院校毕业及三年内西学中培训达到100学时的护理人员比例达到71.4%。结合中医绩效考核的实施和医院等级评审,医院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医疗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执行中医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中医药技术标准规范。全院共确定了39个优势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全院建立9个专业10个病种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各病区科室均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工作。中药房面积达290平方米,设有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调剂室、中药饮片库房、中成药库房、周转库及中药煎药室等。门诊设立有1200平方米的中医综合治疗区,建立有北京市第四批名老中医王国华老中医工作室。海淀区名中医药医生师承工作由我院承担组织管理,其中郭志强老中医药医生学术基层工作站、郭维琴老中医药医生学术基层工作站、周德安老中医药医生学术基层工作站、聂莉芳老中医基层学术传承示范点、王国华海淀区名老中医工作室和冯学功海淀区名老中医工作室落户我院。我院还是海淀区经方培训基地,并于2013年在全院开展中医护理示范岗建设活动,将中医药护理特色技术广泛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医院现有中医诊疗设备达8类,45种。鼓励开展中医诊疗项目,现全院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52种。门诊使用中医药方法治疗人次占总人次的77.99%,运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总人次的25.49%。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占51.3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逐年增加。病房主病主证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率达55%以上。肾病科、脑病科、针灸科和妇科杂病等专科专病中医药特色优势明显。为了贯彻北京市人民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精神,改善就医条件,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在市区两级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病房楼改扩建工程于2014年6月开工建设,施工工期约3年,竣工后医院规模达到正规甲等医院水平。为了保证医院在改扩建期间正常运转及周边百姓的就医需求,我院在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6号(四季青桥西200米路北)开设了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院区,医院全部内科住院病区(包括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脑病科、肾内科、针灸科、肿瘤科、血液透析室)已迁至北院区,北院区同时设有内科门诊、口腔科和中药房、西药房、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等辅助科室。原妇产科、外科、骨科病区、麻痹手术科和皮肤美容整形科仍保留在老院区提供医疗服务,改扩建期间老院区原门急诊诊疗服务照常,同时,老院区对需要住院的患者提供专车服务。
联系电话:010-88223578/010-88223585
医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东街3号
地铁五棵松站:西南口出,向西直行200米即到;地铁玉泉路站:东南口出,直行200米即到;公交线路:334、373、337、370、64、620、701、728、711、120和运通113均到永定路口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