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导致儿童胃炎的“真凶”,六大“凶手”家长要谨防!
说起慢性胃炎,人们会以为这是成年人的常见病,可是近来它竟频频出现在儿科门诊病房里,而且有渐渐增多的趋势,导致儿童胃炎的“真凶”主要有以下几个:
“真凶”之一:感染
一种是急性细菌感染,比如吃了不洁食物,引起急性胃肠炎,往往上吐下泻,发烧腹痛,比较容易诊治。另一种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近年较引人注意的致病菌。有很多资料证实:这种细菌与胃炎的关系密切,孩子患病多由传染。做呼气试验检查阳性,加上腹痛等症状,就可以确诊。
治疗:急感染性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采取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方案: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控制剂+抗生素,一般一个疗程就可见效。需要提醒的是,幽门螺杆菌通过消化道传播,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范,碗筷要勤消毒,实行分餐制。另外,老年人也不要用嘴咀嚼食物后再喂给孩子。
“真凶”之二:受凉
正如伤风感冒一样,腹部受凉是儿童胃炎的较常见原因。尤其是在换季时,如顾不周,往往引起胃肠型感冒,常见表现就是腹痛拉肚子,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病情迁延,就会导致慢性胃炎。
治疗:方法很简单,服用具有温胃作用的藿香正气制剂就可以,切记不要滥用抗生素。如果伴有消化不好,可以喝点午时茶(感冒类非处方药品)。
“真凶”之三:过敏
孩子如果对某种食物过敏,也可引起胃黏膜发生糜烂,形成急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等,久而久之还会影响生长发育。过敏引起的胃炎一般都是急性,如果治疗不对症,也会迁延成慢性胃炎。
治疗:需要做过敏原检测,只要明确了诊断,及时停止食用引起过敏的食物,同时采取抗过敏治疗,治愈这类胃炎并不困难。
“真凶”之四: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导致的胃炎在幼儿园和小学孩子中较常见,几乎每天在8~10点发病,休息时症状轻,在临近考试的时候症状加重。孩子腹痛时全身大汗,甚至满地打滚,但到医院检查又没有发现严重的器质疾病变,胃镜检查也只发现轻度糜烂,病情与表现明显不符。
治疗:适当服用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另外家长也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病情”,尤其不要问“今天胃疼了没有”。当然,也不要粗暴批评孩子“装病”。
“真凶”之五:零食
有的孩子有吃零食、偏食、挑食、饮食不规则等不好习惯,使胃得不到很好的休息,破坏了胃液分泌规律,久之便容易患上胃炎。
治疗:规律饮食,少吃零食。
“真凶”之六:药物
较常见的就是在孩子感冒好了以后,没多久出现恶心、胃部不适或疼痛等症状。这多数是因为感冒期间服用药物所致,比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强的松等药物,对胃黏膜有损伤,严重的会导致消化道出血。
治疗:孩子感冒后,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服用药物,以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损害。
家长如发现小儿胃不舒服应及时治疗,以免引发胃炎,也应让自己的孩子规律饮食,少吃垃圾食品!
- 鼻炎七大类,你属于哪一类
- 京都儿保医生开课啦,新手爸妈必听的成长课!
- 划核心 哪些先心病孩子可以接种疫苗呢
- 孩子染上肺炎,不要急,首先要摆脱这些误区
- 小儿推拿有哪些好处推拿的作用一定要了解
- 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有哪些有哪些禁忌事项
- 这些关于抽动症的较佳治疗方法,你都知道哪些
- 室间隔缺损患儿有哪些症状和表现
- 产后没下奶加点奶粉母乳喂养小心四个误区
- 先心病孩子为何容易感冒爸妈必知这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