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崇文中方中医医院

免费在线咨询

肾合能量助力,中医五招解决肾虚,轻松养肾恢复元气!

中医理论认为,先天禀赋不足与后天调养不当均可引发多种肾虚症状。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多数肾虚状况往往归因于后天的失于调养。

肾合能量助力,中医五招解决肾虚,轻松养肾恢复元气!

现代人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常常过度劳累,这种生活方式容易损耗肾气,进而导致肾气虚弱。因此,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了养肾护肾的基石。

一、生活规律,生活有节

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生成及肾精的滋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都曾有过度熬夜、身体过度、睡眠不足的经历。

为此,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熬夜,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这有助于肾精的滋养与保护。

明代名医张景岳在《类经·摄生》中阐述:“情性不可放纵,放纵则精气枯竭,精气枯竭则真元耗散。精气能滋养生气,生气能滋养精神。因此,善于养生的人,必定珍视其精气。精气充盈则生气旺盛,生气旺盛则精神饱满,精神饱满则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则疾病少有。”

这表明,房事过度,精气外泄,容易损耗身体;适度节制房事,保养精气,有助于抗衰老、延年益寿。然而,也需注意不可过分控制,应量力而行,劳作与房事均需适度。

二、科学饮食,多吃黑色食物

扁鹊曾言:“救治疾病之速,必依赖于药物;而安身立命之本,则必借助于食物。”这意味着,想要迅速治愈疾病,需要依靠药物;而想要保持身体健康,则需要通过日常饮食来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即食疗。

中医中有“五色入五脏”的说法,即食物的颜色与五脏相对应。具体来说,青色入肝、红色入心、有色入脾、白色入肺、黑色入肾。由于肾色为黑,因此黑色食物如黑芝麻、桑葚、黑豆、何首乌、黑木耳、黑米等,均可用于养肾抗衰老。

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减少肥腻、甘甜、厚重及辛辣煎炸食物的摄入,同时严禁吸烟、酗酒等不好习惯。

三、恐伤肾,调节情志

人有七情六欲,在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内不会致病,但若七情过激,则可能损害健康。

《素问》中提到,肾“在志为恐”,“恐伤肾”。这意味着过度的恐惧会损耗肾的精气。肾藏精,主生殖,是生命的源动力,古代医家称肾为“先天之本”。恐是肾之志,是一种胆怯、惧怕的心理状态。长期恐惧或突然受到惊吓,可能导致肾气不固、固摄无力,出现二便失控、遗精、阳痿等症状。

《黄帝内经》提出了“恬淡虚无”的调摄法,认为人们若能保持愉悦安静、虚怀若谷的精神状态,遇到意外事件能正确处理,通过“自解”、“自语”、“自悟”来颐养真气,从而达到祛病增寿的目的。

这里介绍一个简单的调节小技巧:轻轻闭上眼睛,哼唱你喜欢的小曲、京剧,或吟诵诗词,同时用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桌面,这有助于缓解情绪。

这样的动作真的能缓解情绪吗?

实际上,十个手指的指腹都是穴位,称为十宣穴,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历来被医家视为高热昏厥时的急救要穴。十指的指甲旁各有井穴,《黄帝内经》上说:“病在脏者,取之井。”古人认为失神昏聩为“病在脏”,因此兴奋井穴较能调节情志,安神健脑。此外,有抑郁情绪的人常常感到整日疲劳、四肢无力,甚至心里也觉得虚弱无力,吃饭走路都提不起精神。

俗话说:十指连心。只要你闭上眼睛,轻轻地在桌上一敲,就能产生愉悦感。手指的微痛会立即让你重新找回“心力”,这是人体中较宝贵的力量。

四、注重调养,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通过运动来养肾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主动方法。

这里介绍一种有助于养肾、简单易学的运动方法:将两手掌对搓至手心发热后,分别放在两侧腰部,手掌向腰部上下推拿,直到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做一次,每次约200次,此运动有助于补肾纳气。

此外,还可以根据个人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很拳、八段锦、五禽戏等较为温和的运动。坚持练习这些运动,可以达到良好的养肾效果。

五、护好双脚,坚持泡脚

“晨散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强调了睡前用热水泡脚的重要性。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方法,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容易受寒。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

睡前用温水泡脚可以引血下行,补益肾气,安好心神,有助于睡眠。泡脚时水温应保持在40℃左右,时间不少于5分钟。双脚要不停地互相摩擦,泡完后立即擦干,并用手在涌泉穴揉擦二三百次。推拿涌泉穴可以起到养肾固精的作用。

总之,老年疾病及早衰多源于肾精亏虚、真元耗散、阳气衰竭。因此,中老年人应特别注意保养肾气。

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请扫码二维码咨询中方中医院,或直接联系电话:18510094953(微信同号)。

肾合能量助力,中医五招解决肾虚,轻松养肾恢复元气!

相关阅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