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合能量,气血充足之秘!四招唤醒你全身的肾合气血活力!
气血,乃人体生命之基石。一旦气血不足,脏腑功能便显衰退之态,具体表现为:面色或苍白无华,或萎黄暗淡,身体倦怠乏力,头晕目眩伴心悸,外表憔悴不堪,免疫力大幅下滑,体弱且多病。
女性因需经历月经、怀孕、分娩、哺乳等生理过程,这些无一不大量消耗气血,故而相较男性,更易陷入气血亏虚之境。
那么,如何自我判断气血是否充盈?气血不足时,又该如何调养呢?
气血不足的表现有哪些?
“内在之变,必显于外。”当气血亏虚时,身体自会亮起“警示灯”。
气血不足的临床症状多样,「气虚」与「血虚」既可单独现身,也可携手而来。
「气虚」之下,人体阳气的温煦与推动作用减弱,表现为畏寒怕冷、肢体不温、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等。
「血虚」则致脏腑失养,可见面色晦暗无华、皮肤干燥脱屑、毛发枯黄易断、指甲干裂无泽、视物模糊昏花、月经闭止或少有、手足麻木不仁、失眠多梦易醒、健忘心悸不宁、精神恍惚不定等。
若先天体质羸弱,或后天劳累过度,或病后调养失当,或失血过多等,皆可引发「气血两虚」,进而诱发各种疾病。
此时,患者会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多汗且活动后加剧,甚至心慌气短难以平复。
中医调理气血的四个方法
气血关乎容貌与健康,气血不足若不及时调理,将致身体早衰、疾病缠身。因此,补气养血,人人需重视。
1避免耗损气血
日常生活中,某些行为对气血的消耗很好,务必尽量避免。切莫一边放纵饮食、熬夜不息,一边又抱怨补养无效。
哪些行为会损耗气血呢?
饮食无度,过度节食减肥;嗜食辛辣之物,如麻辣火锅、烧烤等;工作量与运动量超负荷;常做令人过度兴奋、兴奋之事;忧思过度或易怒发火;经常晚睡熬夜,作息毫无规律……
欲补足气血,首要且根本之举便是减少气血耗损行为;在此基础之上,辅以中医调理之法,气血便能迅速得到修补与恢复。2调理脾胃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有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液由脾胃运化而生,脾有统血之功。因此,治疗血证需要重视脾胃调理。
健脾需善食,饮食调养可多摄入南瓜、山药、莲子、红枣、枸杞、龙眼、乌鸡肉、猪肝、花生等健脾益胃之食材;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夏季来临,女性应少饮冷饮,以免损伤脾胃。
此外,推荐常练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臂单举”,此式有助于强健脾胃,尤其适合焦虑不安、饮食不规律者常练。
3养护肝血
补气血需防“边补边漏”,还需守得住、藏得住。肝为藏血之脏,欲藏好血,必先善待肝。
《黄帝内经》有言:“人卧则血归于肝。”充足睡眠方能助肝脏良好修复,肝血才会充盈。
熬夜之人需警惕,丑时(凌晨1点至3点)为肝经当值之时,故丑时前入睡,以利肝藏血。一般建议不晚于23点就寝。
肝不仅藏血,还主疏泄、调气机、助脾胃运化。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之情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
因此,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熬夜、避免生气,也莫让身体过度劳累,以防气血耗伤。
此外,食疗亦是调理之选,“四物汤”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历史悠久,补血活血调经效果俱佳。
【制法】取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各10克,将四味药材于凉水中浸泡半小时以上,泡好后放入锅中大火煮沸。
煮沸后转小火慢炖40-50分钟。炖好后可加蜂蜜调味。
4日常艾灸
古医书有载:“艾……纯阳之物,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脉,走三阴之经,理气血之运行。”
人体自有“补穴”,在这些穴位上施灸,借助艾草纯阳之性与灸法温热之兴奋,通过经络传导,可发挥调补气血、扶正祛邪之效。
推荐日常艾灸气海穴、穴、膈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等穴位,以调补肝、脾、肾三经之气,使先天之精充沛,后天气血充盈。
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请扫码二维码咨询中方中医院,或直接联系电话:18510094953(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