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从物质、能量、信息,悟人体生命的阴阳奥秘!
一、物质
人体之五脏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宏观有形物质构成了人体形态结构,尤如建好了一座飘亮的空房子。精血津液是人体物质结构中的微观物质,具有营养、滋润脏腑组织、经脉、心神意识的功能。
二、能量
人体生命中先天之元气,与后天水谷之气和吸入大自然之清气生成之宗气,共同构成了一身之气。一身之气运行于脉中为营气、运行于脉外为卫气;一身之气分布运行于脏腑叫脏腑之气,对脏腑功能起到推动、调控、平衡的作用;一身之气分布运行于十四经脉、奇经八脉中,称为经络之气,起着联结表与里,脏腑与组织的作用,是人体精血津液营养物质和人体一身之气能量的运输、交通、网络系统。人体一身之气,是超微观无形隐性之生命能量动力系统,对人体生命具有推动、温煦、调控、防御的功能,尤如一座空房子安装了“水、电、暖、网路”能量动力系统,具备了住人生活的功能要求。
三、信息
人体生命中心神意识思维,是人体的信息核心调控系统。信息由人体一身之气系统的负载、传递,由经络系统的运输、联结,把心神意识信息传送到五脏六腑、皮肉筋骨脉、四肢百骸,对人体生命机能起到调控、协调、平衡、主宰的功能;并调节、协调、平衡人与天地时空,人与社会环境,人与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体心神意识信息系统,尤如一座飘亮的空房子,安装了能量系统,只有住进了人,开始了生活学习工作的活动,房子和能量系统才能发挥出良好的效果来。
四、有形与无形
人体宏观有形的五脏六腑、微观有形的精血津液,和超微观无形的人体一身之气和心神意识信息,都是由元气、阴阳之超微观物质能量信息生成的,并且遵循元气、阴阳之中超微观物质能量之间相互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的升降出入气化运动规律,这是原文化和中医药学中元气、阴阳内涵的属性;而元气、阴阳是一种哲学概念,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元气、阴阳内涵的第二属性;阴阳是对宇宙万物的分类方式,阴有相对性,是阴阳内涵的第三属性;现阶段学界普遍重视和运用阴阳的第二属性和第三属性,对阴阳的属性研究、运用的不深入,不广泛。宏观有形之脏腑组织,微观有形的精血津液,超微观无形之一身之气和心神意识信息之间,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关系,互为一体须臾不可分离;贯通人体生命有形与无形之轴心,就是元气、阴阳的物质性、能量性、信息性,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之所以千年而不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巜伤寒论》抓住了:六经、阴阳、一身之气升降出入气化运动这一生命规律和这一规律虚损,失衡、不通而产生疾病的根源,达到了“治病求本,本于阴阳"的高维妙境。
五、疾病观
中医数千年的疾病观,既从五脏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有形宏观物质层面研究疾病,又从精血津液有形微观物质层面研究疾病(从有形物质层面研究人体生命与疾病,中医不如西医系统、深刻、精细,中医应吸收西医之长,补已之短),更重要的是从元气、一身之气、阴阳、五行、经络、穴位、心神意识等无形隐性超微观物质的高维层面研究疾病,并且对疾病的认识更深刻、更本质,例如中医证的内涵中包括的病因、病性、病机、病势,现代仪器是观测不出来的,现代医学也是理解不了的,但数千年的临床告诉人们,运用"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更好。
六、信息诊病法
中医从生理一一心理一一社会一一天时一一地理医学模式,和疾病病程之心神情志失调一一生理功能失调一一体质偏颇异常一一亚健康一一疾病分化阶段等十个维度,以症状、体征、脉舌为线索,从有形之脏腑组织、精血津液和无形的元气、阴阳、经络、心神意识中搜索各种疾病信息进行辨病、辨证、辨体质三结合做出诊断,可以称之为信息诊病法。中医比西医生物临床医学,仅从人体有形物质层面用各种仪器设备成像和生化实验室检测数剧,搜集到的疾病信息量更大、更多、更高维,所以对疾病“像”与“数”之背后疾病性理的认识更深刻、更高维、更全面整体。
七、物质能量治疗学
中医从人体生命物质、能量、信息三个层面研究生命,研究健康,研究养生,研究疾病,研究治疗,研究康复;并从这三个层面研究人与天地时空的关系、研究人与万物的关系、研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关系。中医借用中药,食物,针灸等,利用它们的物质能量信息,以补充、调节、疏通人体物质、能量、信息虚损、失调、不通导致的各种疾病,可以把中医治疗,称之为物质能量信息治疗学,他是建立在唯物论之有形无形物质能量的本体性和自然性之基础上的,经历数千年的实践检验而生命力长久不衰的。
八、中医与西医
中医是汇通百家之学的大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超前性。从学科结构来看,远非当下的生物临床医学所能够相比的,因为这两种医学就不在同一个维度和高度上。
中医学中有从人体有形物质层面研究生命、疾病的内容,他在人体有形物质研究上没有西医学系统、深入、精细,但因为中医学中有这部分内容,所以中医能比较容易、系统地吸收、借鉴西医之长补己之短;而西医学中没有从无形隐性能量、信息的两个层面研究生命、疾病的相关内容,所以他读不懂中医学中能量、信息的相关内容,也就很难吸收、借鉴中医的长处,而且依据西医学的学科结构为标准,轻慢、否认、排斥中医学中关于人体生命和疾病的能量、信息之相关内容,而且这一部分内容正是中医学的生命力和超前性,也是中医学和量子力学,信息科学,遗传基因学等学科连接和汇通的领域。
从中医理论来讲,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之分,就人体而言,精、血、津液为阴,气为阳。
什么是阴?什么是阳?
气为阳,血为阴。阳为热气,是火;阴为体内津液,为水。
阳气盛了,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火气大了,阳为热,身体老热着,就好像你烧水,水开了也不把壶拿下来,总在那咕嘟着,水就越烧越少。体内水液就代表阴,阳热太盛了,身体就会表现出干燥,发热,咽干,眼涩,这就是阴虚的表现,体内的水液成分就少了,不能滋润器官和内脏了。
反之,要是阴气太盛了呢,阳就不足了,阴的特点是寒,体内的阴气太重了就会导致身体机能减退,产热不足,手脚冰凉,怕冷。
人体虽然复杂,但只存在两种能量:一是阴,一是阳。这两种能量不断变化,才有了人的生、老、病、死。
生是什么?
阴阳两种能量在身体内聚合,获得了暂时的统一
老是什么?
阴阳在体内不断变化、衰减
病是什么?
阴阳两种能量在身体内出现了失调
死是什么?
阴阳这个统一体的瓦解
可见,阴阳平衡才能成其生命,反之,如果这种平衡状态被有效颠覆了,生命也就结束了。
这也是《黄帝内经》“生之本,本于阴阳”的道理所在。
那些贪凉的人、阳气虚损严重的人,哪个没有手脚冰凉的毛病?我们人体的正常温度是在36-37度左右,而客观上讲,代表阳气的,就是温度。当我们吃进一些零下几度的食物,想一想,我们要消耗多少阳气去使它平衡!
久而久之,阳气虚耗严重,四肢出现冰凉,月经病,风湿病等等都来了。阳不化气,阴就会凝结,肿瘤也就会来。
所以养生就是养阴阳:阴阳平衡,生命才能维持内稳定状态,人体才能不生病!
阴阳平衡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阴阳平衡呢?很多人认为“平衡”就是均等,这是不对的。
《黄帝内经》指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指阴阳平衡的关键在乎阳气的致密而护固于外。这就说明,阴阳两者之间的关系,始终应该以阳为带领,阴为从属。
不光《黄帝内经》突出了重阳的思想,历代名医大家莫不如是。
就拿张仲景的《伤寒论》来说,全书113方,涉及中药八九十种。从药性的寒热来看,寒少,热多;从药性的补泻来看,补药多,泻药少。
其中,在全书出现了20次以上的药有8种,它们基本都属于温热性的药物,比如炙甘草、桂枝、大枣、生姜、干姜、人参、附子。可见,张仲景一直以重阳扶阳作为带领。
所以,我们机体的阳气,才是我们生命活动的真确的源动力。现代人体质大多偏寒凉,偏阳虚,养生更要注意固护阳气!我们养生要懂阴阳,该补阴时补阴,该补阳时补阳,这样才是养生基础之法。
那么对于现代大部分人寒湿、阳虚体质,该如何正确有效的调理治疗呢?
驱寒补阳:补阳圣药·肾合胶囊
补阳圣药·肾合胶囊:肾藏精、肝藏血,用大量人参助山茱、熟地纯阴之药,使阴中有阳,生血生精,肝肾同补。温肾助阳,益气固精。提高肾阳,提高温度,祛寒祛湿,恢复健康。
三大功效:
1、补肾气,疏理淤堵,内外双调,温肾助阳,益气固精。纯中药萃取,无任何副作用;通过多靶点、多系统、多部位作用于全身,温补、循循渐进激发,唤醒性功能。
2、补阳益阴,阴阳双补,固精缩尿。针对阳痿、早泄、前列腺炎、遗精、滑精、尿频、尿不尽、尿等待;畏寒怕冷、月经不调等肾气不足引起的各种症状;以及肾气不足引起的肾虚腰痛、肾虚耳鸣、肾虚脱发,失眠多梦等有很好的效果。
3、调理五脏六腑,改善肾气不足。有补火助阳、散寒驱湿、活血通经的作用,适用于肾气不足导致的各种症状。数位中药合用引火归元,直入肾经,温补肾阳,使阴阳平衡。
人体生病的秘密:肾精=肾气=肾阳=温度=湿寒=病症(虚—寒—湿—凝—淤—堵—瘤—癌)。人体不生病的秘密:肾气(阳)足,百病除!这才是治本。
中方中医院微信咨询:zfyy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