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可能影响生育、导致疼痛并增加异位妊娠的风险。LM手术时间延长的主要因素是需要通过套管针(trocar)粉碎大的或多发的肌瘤和子宫肌层的缝合。1994年,Nezhat等首先描述了腹腔镜辅助下的肌瘤切除(LAM ),其中肌瘤的摘除是在腹腔镜下进行或通过一个5cm长的腹部小切口将子宫置于腹腔外而可以进行多层缝合。这种技术融合了充分暴露、可见度好和腹腔镜提供的放大作用(尤其是对于评估)等特点便于对子宫进行充分缝合和联合小切口开腹手术进行的取标本操作。LAM可安全替代LM,且操作简便、耗时短。这一技术可用于巨大的(大于8cm),多发的或肌层深部的肌瘤。联合使用腹腔镜和一个2~4cm的腹部切口,子宫的薄弱部位可以进行两层或三层的缝合以减少子宫破裂、子宫瘘道和粘连的形成。当患者有生育要求而又需要进行肌壁间肌瘤切除时比较好选择LAM以保证肌层切口的彻底缝合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的生育结局尽管阐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之间的关系超越了本章的范畴,但众所周知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常会与不孕相关联。据报告有30%~70%的不孕妇女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1986年,我们报告了我们利用可视激光腹腔镜(videolaseroscopy)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患者的结果。我们在腹腔镜下通过CO2激光对102例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灶、卵巢巧克力囊肿进行切除和对附件的粘连进行松解。在这10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不孕患者中,60.7%的患者术后24个月内妊娠。
但是晚近诊断血管前置主要靠超声检查,经腹部超声或经阴道超声均可诊断,某些情况下尚需两种方式结合方能诊断,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是确诊血管前置的基本手段。有人建议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应注意探查脐带进入胎盘的位置,并对子宫下段进行扫查以判断有无帆状血管。如果发现有位置较低的副胎盘,则应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宫颈周围区域。妊娠期应进行多次超声检查,一旦确诊血管前置,则母亲应注意休息,并建议密集观察,确定胎肺成熟后即可行剖宫产将妊娠期伴有血管前置的新生儿各种指标及结局进行比较后发现,与产后确诊的新生儿相比,产前即确诊的新生儿存活率以及母亲分娩时的年龄是仅有的两项明显增高的指标。总体报道的新生儿死亡率较高,产前即确诊的新生儿死亡率较低,当出现胎膜撕裂、分娩乏力或出血明显时进行剖宫产的新生儿死亡率也较低。一些文献认为治疗后的妊娠血管前置的发生率增高,其原因可能是帆状胎盘或脐带连接胎盘边缘的发生率较高。囊胚着床时的极性出现紊乱也是血管前置的一个促成因素,这可能是与IVF - ET操作有关。
若测出怀孕,女性比较好到正规医院进行彻底的检测,确定完全没有问题时才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