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达到最佳妊娠率与出生率,在自然周期的LH峰时,或IUI中OI周期和IVF周期中给药hCG时,子宫内膜异位应为9mm或以上。如果子宫内膜厚度低于9mm但高于6mm,或宫腔内有积水,则可采取3种治疗方法。
■hCG的给药可推迟以待子宫内膜增厚或宫腔内积水消失。在CC周期中推迟hCG的给药可取得一定成效,因为在增殖晚期时克罗米芬的抗雌激素作用被抵消,子宫内膜厚度的增长速度会高于自然周期的内膜。如果自发性LH峰已启动,或雌激素水平增长过快,则不可延迟给药,尚有两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OI周期或IVF周期可被取消,在随后的周期中可采用不同的卵泡募集方案,在IVF周期中还可将hCG和所有胚胎冻存以备日后移植。如果是采用CC的治疗周期,在随后的周期中如果提前使用CC,如在月经第三天使用而不是第五天,则子宫内膜可能会较前增厚,因为如果降低CC的使用剂量,则CC的抗雌激素作用不超过三到四天,或使用CC的同时加用雌激素,或换用与CC结构相似但抗雌激素作用较弱的他莫昔芬,对子宫内膜和宫颈黏液的分泌影响较小。如果在01周期中以他莫昔芬代替CC,则20~25mg的他莫昔芬与50mg的CC功效大致相等。如果是在hMG或FSH周期,则在下一个周期中促性腺激素的剂量应该增加,许多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这样雌激素水平会增高,内膜的分型及厚度会有所好转。
1.提取自绝经后女性尿液,是20世纪80年代市场上唯一可得的促性腺激素。
2.目前的IVF操作复杂、耗时并且昂贵,会产生许多压力、副作用和并发症危险。
3.成功率仍不高,最近几年所得的妊娠率约为25%。
4.未来的卵巢刺激策略应尽量避免最大化**的产量,而应通过减少对卵巢生理及可能更为重要的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干扰从而获得足量的染色体正常的胚胎。
5.已报道通过将与天然重组hFSH融合而研发出两种长效促性腺激素。
6.目前报道小分子促性腺激素模拟物正处于研发阶段。小分子调节剂的可药性结合他们具有前景的体内效力,使其成为能被快速发现并推向人类临床研究的有潜力候选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