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中芳香酶的表达和局部雌激素分泌在子宫内膜异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暗示了芳香酶抑制剂在子宫内膜异位相关不孕症中的有益作用。抑制子宫内膜着床处的局部雌激素分泌以及抑制芳香酶以刺激卵巢从而降低外周雌激素水平,这被认为可能可以防止子宫内膜异位发展,并改善这一类女性的辅助生殖结果。此想法仍待经过临床试验验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有的女性在辅助生殖期间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很大,尤其是容易发生严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如之前讨论,这类女性可以通过抑制芳香酶从而降低雌激素水平,并可能减少发生严重的风险。有趣的是,在这类患者中抑制芳香酶可在子宫内膜水平起作用。已证明雌激素可通过刺激雌激素受体泛索化降低其自身受体的水平,这将导致受体快速降解在不存在雌激素的情况下,泛素化减弱从而上调雌激素受体水平.并增加后续雌激素给药的敏感性。这能增加子宫内膜对雌激素的反应,使子宫内膜上皮和基质的生长速度加快,并改善流至子宫和子宫内膜的血流情况。最后,尽管在芳香酶抑制剂治疗周期观测到较低的雌激素水平,但子宫内膜可正常发育。
原则上讲,在准备怀孕的时候和怀孕以后,没有必要的话应该尽量避免服药。但是一旦有必要的话,还是应该服药的,因为与服药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相比,不服药的话疾病本身会给母亲和胎儿带来更大的不良影响。其实,孕期用药的情况很普遍,孕妇在妊娠期间平均会服用3~5种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多数药物是可以在孕期安全服用的。药物所引起的出生缺陷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在所有的出生缺陷中,真正是化学物质和药物引起的只占了1%左右的比例。在解读药物说明书或文献中所列举的孕期用药所引起的出生缺陷时要谨慎,不能无限放大这种可能的危害。例如,某种药物在孕期长期大量服用以后可能会导致某一种类型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增加,但是这种概率可能只有2%或4%,绝大多数的孩子还是好的。因此在孕期用药咨询时我们要掌握好“提供尽量多的信息”和“非导向性意见”的原则,要知情同意,知情选择。我们是“帮助”患者作出决定,而不是“替”患者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