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生部位及运输
神经细胞在下丘脑弓状核合成并分,转运至中隆,直接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输送到腺垂体,或通过脑室膜细胞持续释放入第三脑室。量最多的部位是在下丘脑核团的正中隆起弓状核。弓状核对调节脉冲式释放起重要作用。性激素可能通过刺激弓状核神经元突触联系反馈调节释放。弓状核中的神经可能是联系能量营养与生殖功能的“桥梁”,从而协调生殖与代谢的稳定。以LH释放激素为主,促使脑下垂体前叶释放大量的促黄体生成素。及较少的卵泡刺激素,故也称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
(二)分泌特点
间歇而规律的脉冲式分泌,此由弓状核内部固有的节律决定。泌量甚小且主要通过门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外周血中含量甚微,不易测出。泌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交互连接,因此多种神经递质、激素及生长因子可交互作用并调节释放半衰期钟,由半衰期短暂并且迅速被周围循环所稀释,血液内的冲频率泌基本一致,常用测定血LH浓度变化以间接判断释放脉冲的频度与幅度。由于传递有生物效应的仅限于垂体门脉系统,对生殖周期的控制就不断释放,并且需有精确的节律与幅度。
着床是指胚胎经过与子宫内膜相互作用最终在子宫内膜植入的过程。这个过程十分复杂,包括受精卵的生长发育、卵裂,胚泡的形成和脱透明带,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胚泡在子宫内膜的定位、黏附、入侵等环节。着床的必要条件是胚泡脱去透明带,子宫内膜由非容受态转换到容受态,而且胚胎和子宫内膜的发展要同步化。着床过程中发生一系列分子事件,通过胚胎和子宫内膜间的分子对话,信号转导,最终启动着床。不同物种受精卵着床前历经的时间有所不同,人类受精卵历经7天的发育才最终着床,小鼠需4天,大鼠需5天。胚泡着床是妊娠的第一步,也是妊娠成功的关键。任何受精卵必须在子宫内膜植入,才能从母体获取营养物质,逐渐发育、分化、生长,并通过胎盘排泄代谢产物,最终成为一个机体。人类胚胎在历经发育、卵裂、脱透明带等一系列变化后,约1/2以上胚胎不能在子宫内膜着床,其结果是惨遭淘汰。因此,着床是生殖过程的重要环节。卵子受精后,在输卵管蠕动、输卵管液流动、纤毛摆动等因素作用下,由输卵管壶腹部向子宫腔内运行,历时3~4天后到达子宫腔,在宫腔内游离2~3天,并形成胚泡、脱透明带,受精后第6~8天胚泡开始定位、黏附、入侵,完成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