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要听听专家的忠告
夏秋之交,艳阳当空,既有炎夏的余威,又有秋干的特点,人们在经过了盛夏过多的发泄之后,体液缺乏,燥感显露,会有不同程度的喉干舌苦、鼻咽干塞等症状发生,一不小心,很容易引发伤风、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因此夏秋之交养生的关键在于防燥。可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食物,以润清燥;多喝开水、淡茶和汤,以水解燥;心平气和,睡眠充足,以静化燥;加强锻炼,以动御燥。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时节,暑气已消,虽然有时白天还较热,但夜间往往已凉意袭人,有一条谚语说“白露身勿露,免得着凉与泻肚”,就是提醒您做好自我保健。
秋季是由炎夏向寒冬转换的过渡季节,入秋以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减小,天气变化快,干燥而多变的气候会给人体带来不适,特别是夏末秋尽,夏火未尽,人们会感到口干舌燥,皮肤皱裂。另外,天气转凉还容易引起胃肠毛病复发。因此,秋季保健十分必要。朋友们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外感风寒,在干燥的室内经常喷洒些水,保持空气湿润,同时注意饮食调养,加强体育锻炼。(9月)
现在正是由夏季向秋冬季过渡的秋季,气候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萧条,空气干燥,人们易受风凉,从而引起头痛、咽干、咳嗽等一系列疾病。秋季养生,饮食上宜滋润而忌耗散,防止秋燥对肺气的损伤,衣着上宜轻装薄素,适当受些寒凉,提高耐寒能力,起居上宜早睡早起,缓和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当然,最主要的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才能适应气候环境的千变万化。(10月)
秋季是由夏向冬季转换的过渡时期,天气变化往往会使人措手不及。现代医疗气象学家认为,入秋以后,人们应科学地安排衣食住行,才能避免天气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安全度过“多事之秋”。由于秋天温差大,夜凉白天热,应适时添衣保暖,饮食以清润为宜,多喝开水、淡茶,多吃水果,以解秋燥,秋天天高风劲,阳气渐敛,睡眠应充足,早睡早起,以顺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养成开窗而居、露头而睡的习惯。(10月)
深秋季节昼夜温差大,同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乍凉还暖。冷暖的不规则变化,常引起各种疾病,最常见的有中风、支气管炎、哮喘、胃病复发和伤风感冒。这些疾病的预防,关键是要做到在每次冷空气入侵时,注意保暖。(10月)
深秋时节,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昼夜温差悬殊,天气乍寒还暖,冷暖变化极不规则,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最常见的有中风、支气管炎、哮喘、胃病复发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体受冷空气的刺激,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促进了血栓的形成,同时,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所致,因此,秋季保健十分重要。
常言道“御寒锻炼自秋始”,秋季里,为了抵御更加寒冷的冬天的到来,适应严寒气候的侵袭,就应该不断提高自己身体的抗寒能力,不要过早地“多穿衣”,注意耐寒锻炼。
- 2009-11-27冬季养生 需知“一二三”
- 2009-11-27冬季养生 需重视牙齿的保护
- 2009-11-27冬天养生 怕冷的瘦人该吃些什么
- 2009-11-27中医冬季暖身攻略
- 2009-11-27冬季养生 抵御寒气也要压住燥气
- 2009-11-27冬季养生要以敛阴护阳为基准
- 2009-11-27冬季养生 如何解决皮肤干燥问题
- 2009-11-27冬季养生 老人要防“老慢支”复发
- 2009-11-27冬天养生 吃火锅适宜一周吃一次
- 2009-11-27冬季养生不可忽略防“内热”
- 2009-11-27冬季养生 早晨雾气对健康伤害最大
- 2009-11-27冬季养生 饮食要讲究“吃骨补骨”
- 2009-11-27冬季养生 谨防“情感失调症”
- 2009-11-27冬季养生 老弱人群要积极预防肺炎
- 2009-11-27冬季养生 喝茶比较好放点红枣生姜
- 2009-11-27冬季养生 按摩5个部位强过吃补品
- 2009-11-27冬季养生 洗澡尽量不用香皂
- 2009-11-27冬天养生 不可忽视精神调养
- 2009-11-26冬天早晚开窗 可增强免疫力
- 2009-11-26冬季养生 办公族提高免疫力的妙招
- 2009-11-26冬季养生的“四不能”
- 2009-11-26冬季养生 及时净化室内空气防污染
- 2009-11-26冬天养生 干柑橘皮泡澡可保暖
- 2009-11-26冬季养生 心脏病人加强保暖措施
- 2009-11-26胃溃疡患者 要多注意冬季养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