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拿到体检报告后,看到甲胎蛋白柱这项指标有个向上的箭头,表示指数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肝癌。那么高甲胎蛋白是否意味着肝癌?有哪些疾病会影响甲胎蛋白的数值?
甲胎蛋白,英文缩写为AFP,是一种糖蛋白,是目前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原发性肝癌的发展变化、治疗效果和预后。正常人血清AFP值小于20ng/ml,如果高于这个值,说明有肝癌的可能。根据调查数据,我国约有60%的肝癌患者,体内的甲胎蛋白水平偏高。然而高水平的甲胎蛋白并不能证实肝癌。是否为肝癌,应在医生指导下通过B超、CT、磁共振、肝血管造影等其他检查确诊。
当然也有一些肝癌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甲胎蛋白水平始终正常。研究表明,甲胎蛋白水平升高有几个原因。除了肝癌,另外还有两种疾病也可能会导致此项指标上升。
1、肝炎
临床上许多急性和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值也会很高,通常不会超过200 ng/ml。这些人体内高水平的甲胎蛋白,与肝体细胞的分化有关。当人的肝脏受到某些因素的损害时,肝脏中的体细胞会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后代细胞可以合成甲胎蛋白(AFP)。因此在肝炎患者中,如果体检发现甲胎蛋白水平过高,则说明肝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随着治疗的进展和病情的好转,甲胎蛋白值也随之下降,并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2、畸胎瘤
畸胎瘤患者在体检时也有较高的甲胎蛋白(AFP)值。也许很多人并不特别了解或听说过这种疾病。所谓畸胎瘤,是一种起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男的女的都有,比例约为1:5。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畸胎瘤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胚胎生殖细胞的异常分化有关。临床资料表明,大多数畸胎瘤为良性,恶性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