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同样适用于许多其他内科慢性疾病):1个目标,2个治疗地点,3个层面,4个不要
1个目标:一心一意做治疗
人生的目标,其实是一心一意开心活着。癌症患者活着除了治疗,还有许多内容,吃瓜、追剧、带娃、报效祖国。当然在针对癌症这一方面,那就把目标狭义的定位一下。
2个治疗地点:医院内、医院外
癌症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甚至是排名第一的,和心脑血管疾病平分秋色。我们谈癌色变。离开肿瘤的研究和工作大概有6年了(2015年博士入学之前做肿瘤医生),干的也不长,就是1年的病理学学习,2年的肿瘤医院工作经历。以下为本人治疗肿瘤疾病的一些经验之谈,如有更好的治疗方案及建议,欢迎同行讨论。
在2004年,刚踏进贵阳医学院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人手一台电脑,我在学校的网络中心上网,浏览到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医学院已经发现阿司匹林对癌症的治疗效果。阿司匹林,几毛钱一片,用途广泛,从心血管疾病、发热关节痛、到对抑郁症的作用都有研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积聚,相当于中医的“活血化瘀”,而肿瘤在中医中也是“血瘀而成瘤”(“血瘀而成瘤”是非常正确的中医理论,现医学提出了肿瘤的“血管生成学说”、发现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发现了肿瘤偏爱的缺血缺氧微环境)。嗯,哈佛大学的研究好,阿司匹林是活血化瘀抗肿瘤。时隔十年,2014年和肿瘤专科医生说“阿司匹林是活血化瘀抗肿瘤”,人家肿瘤专家都懒得看我一眼。后来阿司匹林成了结肠癌的“分子靶向药物”(新研制的分子靶向药物超级贵),并且写入结肠癌指南,我仍然没有看到中国肿瘤医生对结肠癌患者有任何使用迹象。
苹果手机之父乔布斯死于胰腺癌,歌手姚贝娜是乳腺癌、梅艳芳是宫颈癌。有些癌症晚期的患者,我真不知道还上化疗、上放疗干什么?你比他们有钱,还是你比他们长得好看?治疗对他们没有效果,凭什么对你就非得有效果?复旦大学教师于娟死于乳腺癌,临终前完成《此生未完成》一书,看了之后觉得书中描述的治疗方法没什么意思。除了标题文绉绉的。这化疗明明对你没有效果,你还上化疗,在书中苦苦描述化疗带来的副作用,有意思么?当然如果广大群众能够看得到我看到的这一点就有意思了。乳腺癌是女性的第一杀手,这么多年来研究的也非常充分了,该切切,该化疗的化。似乎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天经地义。当谎言大过天的时候,谎言就成了真理了。
图1:2012年前结识这位胃癌患者,是印尼的矿产界富豪,与当时政界精英(与当时印尼总理交情颇深)。患了胃癌后,在日本做了手术。体重从170斤减少到90斤。入院化疗后,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反应;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壮汉被化疗折磨地像孩子一般哭泣。笔者采用针灸疗法解决化疗副作用,继续治疗,患者体质逐渐变好。再后来继续化疗后,不久去世,距胃大部切除手术时间不足两年。启示:当前的癌症治疗疗效不好,无论你是什么地位,或者花多少钱。
美国密尔沃基一本叫做《Sentineland MedPage Today》的杂志发表一篇文章分析过去10年FDA批准上市的延缓癌药,结果发现在54个上市新药中有74%的药物没有证据显示能延长患者寿命,也不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摘自生物谷: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61289.html)。曾经一个美国大型医院的医生同时是癌症患者来到中国寻求替治疗,告诉我说:“你知道么?美国的延缓癌药物的研发是投入了巨大的资金的,当然会免费很贵。临床效果的报道,基本上都是药厂资助医疗机构的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可想而知了。”
以前工作从事肿瘤这一块,经常也会参加肿瘤的学术会议。所谓的学术大咖们讲课,提及的词汇常常是某某药物“能够让肿瘤患者获益”,获益、获益、获益?很厌烦这个词汇。眼睛瞎了没有看见患者所承受的难以承受的副作用么?所谓的获益就是花上几十万让患者延长个把月寿命?美国的研究,SCI的论文说延长几个月就几个月了?说获益就获益了?倒是药厂赚得盆钵满盈。赵本山说,人死了,钱没花完很痛苦。所以肿瘤病人留着钱没有用,要花完。
听过一个轶闻,米国的肿瘤医生在自己罹患癌症后,仅十分之一会选择从前给患者的治疗。啥意思?就是肿瘤医生当自己患了癌症以后,是不会选择手术放化疗这样的治疗措施。当网络上各种罹患白血病、什么什么癌症,在医院没钱继续治疗,寻求好心人众筹?我免费过,但真没意思。肿瘤就是个炎症(这个学说在国际上还是颇具有影响力的。2015年我读博报名的专业是华山医院消化科刘杰教授给出的研究方向是炎症和肿瘤,可是他明确和我说:博士生已经内定好了,一个亲戚,一个自己科里的。我的公平公正的入学评选资格就是这样的。后来轰动一时的Spring退稿的107篇涉嫌造假论文有他的)。可见某些人腐败得一塌糊涂。
治疗地点为什么包括医院外?不是到了医院才是治疗么?其实营养、心理、运动是贯穿整个生活的。相比于医院内,医院外的治疗更重要。这个世界蛮奇妙的。比如说在基因研究上的外显子和内含子。这里学习一下这两个概念:外显子(expressed region)是真核生物(包括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Splicing)后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外显子是最后出现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又称表达序列。所以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就读懂了这个概念,基因如此重要,编码蛋白质,我们早期对基因的研究非常热衷于外显子。后来发现了内含子,三十年前问内含子有什么作用?你得到的答复是内含子没什么用,属于垃圾DNA或者说分子水平的寄生虫。但是后来,一个又一个基因的可变剪接现象被发现。尤其是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后,生物学家普遍高度重视可变剪接,寄希望于大量的可变剪接来解释人类在生物学、行为学等方面的复杂性。这几年,你如果问分子生物学研究人员,内含子有什么用?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内含子存在为了可变剪接,一个基因编码多个蛋白质呀,就是内含子太重要了。
同样,医院内的治疗重要,那么医院外就不重要了么?我们希望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外度过,而医院外的各种行为都影响着康复,比如吵架、吃饭、抽烟、应酬,甚至开车。多年以前,一个乳腺癌术后患者问我,开车对病情有影响么?我说有啊?她非常生气:能有什么影响?我是碰了一鼻子灰,窝火一腹部。既然她觉得没有影响为什么问我呢?问我又来质疑我,那我干嘛要回答她呢?解释一下:首先,联系具有普遍性。这是大学哲学的内容,那么开车和乳腺癌的联系也是必然存在的。具体而言,比如开车的紧张或者放松的状态,对植物神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性腺轴的反馈,必然对癌症产生——直接的影响。
3个层面:营养、心理、运动
对于营养也就是饮食,包括食疗,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是最重要的因素。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其实就是我活着就是为了吃口饭。如果活着不是为了吃口饭,那我不如不活了。大笨蛋亚里士多德说:“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那如果所有人都为了崇高的事业,不好好享受美食,那么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义?这里解释依据,为什么亚里士多德是大笨蛋,因为这位被认为是古先哲,世界古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绝大多数理论都是错误的,比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理论就是他说的。我们可以原谅他所处的历史年,但是与同时期的中国文明和文化相比,那真是不折不扣的大笨蛋。
我曾经听一个子宫肉瘤的患者描述如何在北京接受某食疗专家的建议后,子宫肉瘤治愈了。不久前,我回访到一位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癌的患者。患者女的说,肺癌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其实在你们医院诊断了食管癌,这都4年了。我饶有兴趣地向患者女的学习治疗经验,那么这位家属也热情的介绍了治疗方案。其中对某某食疗专家的意见赞不绝口。所以说,许多专业的医生是非常反对这样的个案。但是这个世界奇特的事情很多。可惜,非常可惜,我对这里面的治疗技巧并不了解。
除了减少红肉的摄入,增加鱼肉摄入的地中海饮食建议。另外一点,在饮食方面,我非常推崇弱碱性饮食。因为从肿瘤的生长微环境来说,癌细胞本身营造的弱酸性环境更有利于其扩增和转移。而弱碱性的身体体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中和掉癌症的酸性环境。网络上可以见到由于商业操作一些碱性的食品添加剂被专家打假的段子。就是说有些专家可能不认可这样的理论和实践,但是我认为是有道理的。那么弱碱性饮食,可以从平时增加果醋作为饮品即可。需要明白的是,虽然果醋的口感是酸酸的,但在体内谢后成碱性,有中和鱼、肉、蛋、米、面等呈酸性食品的功能。那么网络上,对于果醋的功效描述也是非常的丰富,比如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降压、抗菌消炎、防治感冒、开发智力等。
再次强调,食疗作为一门科学,内容非常深奥,里面有很多技巧。我虽然了解,但无法掌握,只能粗浅地去认识。
关于心理对于癌症的康复,或者说对于一切疾病的康复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个我想老百姓都能理解。去看望病人也都会安慰一句;“您别往心里去”。事实上收效甚微。我想劝慰他人还是需要极高的技巧。比如《儒门事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医案:“又有一女,遇强人劫舍受惊,良后每有声响则惊倒不知人,家人皆摄足而行,不敢有声。服人参珍珠等药,皆不效。子和治此时,偏反其常,令两人执其手按坐于椅上,前置一几,子和曰曰:“请娘子看此几”,执一木猛击之,妇人大惊,子和说:“我以木击几,你有何惊?”稍候,又击之,惊不如前,屡击,则妇人不惊,又使人杖击门窗,处处有声,一二日后闻雷声亦不惊”。您看,这里面描述的即张子和是历史书上鼎鼎有名的金元四大医家之首。不曾用一味药,就把一个精神异常的患者治愈了。而且他用的方法相当于今天免疫学的专业术语叫做“脱敏疗法”。
和北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廖育群教授(退休)聊及此话题,他举了这么个亲身经历:对于不治之症,一是宗教信仰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所谓没用的、欺骗的中药——吃药时相信自己有救。其三就是真正的正规,卫生局一位查处正规的官员说:“患者家属说‘几万块钱算什么?他能给我们希望,给你这些钱,你能给我希望吗?’”
那么我再举反面的例子。2016年8月,山东接连2位他人徐玉玉、宋振宁因被电信诈骗学费,直接导致猝死,成为举国震惊的新闻,也是精神压力导致猝死的典型病例。我在华东医院读书的时候,一位20多岁的白塞病菇凉,由于产后抑郁从医院的18楼跳楼自杀。当然由于癌症原因跳楼的患者就更多了,所以绝大多数医院的病房的窗户现在都是无法充分打开的。如果一个患者心理状态不好,还有什么药能管用呢?即使药物有效,都没来得及用。比如我们一个正常人,如果人逢喜事精神爽,觉得事事如意,很开心的状态,整个人的素质都很好。有时候,由于小小的感冒,或者失恋,那人的身体素质就极差了。比如说我看了《精武英雄》与失恋的状态,同样的肉体去和隔壁老王干架,那么状态和结果肯定不一样。
虽然我通过朴素的分析,让您理解了心理状态对一个患者的康复是如此的重要,但是我并没有很好的话术,甚至在现实生活中,我是一个言辞拙劣的人。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句:“你心态放宽吧”交给亲友,除了场面上的交流,是完全不够的。如何放宽心态?我们应该学习韩信大将军那样,如何在战争开始的时候提高士兵的士气。得有如此的感染力,才能起效。
除了临床上有抗抑郁药可以用,另外据说神药阿司匹林对焦虑、抑郁是有效的。那么中医把抑郁焦虑常考虑为肝气郁结,那么存在气滞血瘀。这个在西医上得到了证实,研究发现在精神压力刺激下,心率、血压明显升高,血小板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分泌增多。且在精神压力刺激下,血浆中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因子和5-羟色胺释放增高,并发现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升高,提示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是冠状动脉闭塞或收缩的机制之一。阿司匹林通过……(复杂的药理学机制)抑止血小板聚集,从而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所以阿司匹林似乎通过中医的“活血化瘀”发挥着抗精神压力的作用。这个理论被发表在《中华中医药杂志》。
当然我不主张用药物去劝慰患者的心理,我相信家属的鼓励、患者本身的意志力提高比药物来的有效的多。但在有相关适应症的时候,比如存在冠心病的情况下,选它可以异病同治。
关于运动对癌症康复的价值,研究也非常多。我个人在2014年的时候在《临床肿瘤学杂志》就发表了一篇题为《运动原则指导肿瘤患者康复的价值》的综述。当时,在国内这个观点还是非常新的。
中国古医家提出“久卧伤气”的养生理念,换而言之,劳逸结合、适度运动,则有利于人体正气的维持。适度的运动促进机体新陈谢、组织含氧量增加,这有可能改变癌症患者机体内适合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无氧酵解酸性微环境。和缓的运动(非剧烈运动)不仅提高机体抗氧化自由基的水平,还能改善患者的免疫指标。国外大量研究表明癌症患者进行运动干预后,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加,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增多(这几种细胞是我们所说的免疫细胞,提高免疫力的细胞),而C-反应蛋白、抗炎介质更为稳定。运动对于癌症患者在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包括生活质量、疲劳状态、心肺功能、紧张焦虑、社会适应力、放化疗副作用等方面。运动可以从改变体内激素水平、炎症状态、免疫功能等各个机制影响肿瘤患者的康复。国内医师或患者家属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常对患者说:“好好(多多)休息”,岂不知在患者的能力范围内对其进行专业的运动指导可以让患者获益更大。
运动,从某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抗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是在非癌症相关虚弱患者中成功加强了肌肉蛋白质的合成,减少其分解,从而增强肌力、生理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诊断及治疗的各个时期进行适量的锻炼有可能逆转蛋白质降解,增加蛋白质合成和体质指数,从而缓解恶液质的消耗。中国古医家就发现“久卧伤气”的养生理念,意思就是说长期卧床,不劳逸结合适度运动,则会伤害人体正气及一般状况。所谓,即“…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黄帝内经》)。由此看来,肿瘤患者的恶液质与中医“气血亏虚”的认识有不谋而合之处。有氧运动和耐力运动需要在医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国外总是这么说,国内医师根本不重视,当然你也没有为此付费,当前慢慢出现了出现了一些专业的从业者在推广运动处方),我认为只要在患者的能力范围内都是安全的。太极、瑜伽、广场舞,选一个吧!
曾经点拨了这么一个病例:患者是个老年男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是由于用药或者是疾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伴发了肺部严重的感染。也可能是特殊细菌感染,抗生素耐药;总之患者住院超过一个月、状态极差,应该说濒临死亡了。患者是温州沿海一带,患者老伴、女的陪着在病房。女的三十多岁,倒是挺漂亮,但被她爹的病情折腾的够呛,终日愁眉苦脸、蓬头垢面了。我当时刚到华东医院做博士生,一天到科里值夜班。女的过来问:“医生,我爸这个病情怎么办呢?”那么值班呢,就是解决大大小小的紧急情况,对于日常的治疗当然由管床医生、上级医生安排。对于这样的问题,也应该是由管床医生解决。我这样的值班医生是不能过多干涉的,一般上来说是没有精力,不是你的病人不能多管闲事;再说,如此之重的病情是经过感染科、呼吸科会诊,值班医生的言语应该是没有任何分量。所以我得保持三缄其口。
后来和温州人打交道多了些,温州人的伦理情长是上板上眼的。这生孩子可能观察到我语言又止的状态,便反复请问,该如何是好。索性分析给她听:你看你的父亲,好生懒惰。终日躺在床上,这样别说不愿意吃饭,就是“坠积性肺炎”也得要命了。然后把营养和运动的道理分析给她听,这生孩子很是赞同。原来她们家在当地还是村里的医生,接受得也比较快。次日,可以看到戏剧的一幕,每日这女的抱着她那快要不行的爹在走廊里踉踉跄跄地走路;一大早查房的时候,都可以看到患者的老伴不知怎么想办法熬了甲鱼汤一勺一勺喂着。不出一周,这老头可以在病房走廊大步流星,不出十来日,患者也便出了院。
4 个不要
1)不要指望停止治疗。治疗是长期的终身的,有些癌症在5年后复发的大有人在。但治疗强度可以在不同的时期进行调整。
2)不要指望他人要慢慢独立,学会生活自理,不给家人增加过多负担。
传统认为,养儿防老。但事实上这不符合当下的国情。指望子女是万万不行的。指望女的,不行;指望男的,更是痴心妄想。但凡得了癌症这样的患者,子女能照顾个把月的,是人之常情,能照顾半年到一年的,那是非常了不起的子女。父母照顾子女不遗余力,子女照顾父母,那是要斤斤计较的。
我见过有两口子的,其中先生患了晚期癌症,老婆不离不弃,好生伺候着。所以婚姻法也是怪,确实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为什么如果人死了没有特别遗嘱的情况下,财产要留给配偶一半?所以法律把人性研究的恨透,然后试图去守住人性底线的。
在贵州医科大学,当时还是贵阳医学院的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的时候,病房里有这么个脑出血的老太太,住在走廊里面(医院所谓的加床,就是病房用完了,加床在走廊上;现在许多城市的卫生局规定不允许)。那个神经外科就像电视里面的抗日战争电视剧一样,每个患者头上都缠着绷带、留置着引流条。这老太太也是一样,大约70岁的样子,张着嘴巴艰难地呼吸,口唇干裂。子女每天过来看一眼。后来得知,进来抢救的时候子女很积极,子女也多,忘了是3个还是5个。几十万花下去,老人家的命保住了。但考虑到将来偏瘫在床、各种并发症可能,各个子女都是有儿有女的各自成家……反正没有愿意接手的。国内又没有安乐死这一法律条款,怎么办的?每日一瓶盐水,然后就这样饿着,大约十来天后没了气息。当然各家有本难念的经,不能说人家几个子女丧尽天良的,人家有人家的打算。
张某是患者的女的,通过我的父亲要到了我的联系方式。安排她通过就诊平台上传其父亲的检查报告。后来得知张某当时不是很开心,为什么找了人还需要在网上缴费才能咨询哩。张某的父亲是肝脏巨块型肝癌。患者54岁。因“突发意识不清6小时”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出现意识不清前无头部外伤、无情绪激动及过度劳累。起病前1个月内体重下降约5kg。既往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25余年,有烟酒嗜好20年,有煤炭接触史,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入院后体格检查示:意识昏睡,运动失语。腹部体征:腹壁有几条静脉曲张,前胸部可见数颗蜘蛛痣。双手可见肝掌。触诊肝脏时,肝脏边缘的质地触及硬或结节。脾脏稍硬,表面光滑,无压痛。肝脏区域有局部压痛。无黄疸、腹水或下肢浮肿的症状。血液检查显示D-二聚体升高1200ug/L(正常范围<550ug / L)、α胎儿蛋白(AFP)19773.00IU/ml(正常范围0-5.8 IU/ml)。癌胚抗原(CEA)8.18ng/ml(正常范围0-5 ng/ml)、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250.00 IU(正常范围<0.05 IU),肝炎B病毒e抗原(HBeAg)323.5(+)S/Co(正常范围<1.0S/Co),B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0.006(+)S/Co(正常范围>1.0S/Co)和乙型肝炎(HBV)PCR定量1.73E+ 06(正常范围<5.0 E + 02)。脑部CT(如图所示):双侧枕叶脑梗死;双侧枕叶、双侧小脑半球、脑干、左侧岛叶多发腔隙性脑梗。全腹部CT扫描(如图2所示):1、肝硬化,脾大,肝内密度不均,占位性病变?2、右肾囊肿;3、胆囊炎;4、膀胱导尿术后改变;5、腹膜后稍大淋巴结;6、十二指肠降段憩室征象;7、直肠壁略增厚;8、所示双肺下叶多发结节灶,转移瘤不除外。腹部增强CT结果提示(如图3所示):1、肝硬化,脾大,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较大者位于肝右叶,大小约8.2cm9.7cm),考虑肝癌;门脉内癌栓形成;2、右肾囊肿;3、腹膜后稍大淋巴结。
图2:发病当天的脑部CT扫描提示为急性脑梗塞。
图3:(A)发病当天的腹部CT扫描预测肝内密度不均和占位性病变-较大位于肝脏右叶,大小约为8.2 cm 9.7 cm;(B)发病当天的胸部CT扫描预测肺的最低叶中有一些结节和肿瘤转移病灶。
图4:综合治疗6个月后的腹部CT扫描提示最大的肿瘤直径缩小到原来的一半。
治疗半年后,复查患者外周血中AFP明显降低118.73 IU/ml。另外腹部CT提示最大的肿瘤缩小至原始大小的一半(如图4所示)。一年后,患者多次复查AFP、腹部CT均提示肿瘤控制良好,日常活动正常。
可能一般老百姓读这个病例有点晦涩难懂。什么样的病情呢?就是这个病人是一个巨块型肝癌,但是并不是以肝癌被发现的,而是以脑梗塞院检查后发现的。为什么会脑梗塞呢?因为癌症病人血液常常粘稠,容易发生血栓。D-二聚体升高就是血栓容易发生的最重要标志物。那么依据检查,这个患者肝癌的原因就是乙肝、肝炎。贵州医科大学的肝病学专家程明亮教授给我们讲课的观点让我影响深刻:肝炎、肝硬化、肝癌号称死亡的三部曲。患者腹部影像学和甲胎蛋白(肝癌标志物)极度升高,确诊肝癌无疑。患者其实是吃了一盒索拉非尼的。索拉非尼是第一个抑止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药物,当时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鼓吹没有副作用。事实上副作用蛮大的,这个患者也是因为皮肤过敏的副作用吃不下去,然后又认识我爸,所谓死马当作活马医的一个状态。那么我给的治疗方案是:甘草养阴汤(七种植物药都延缓癌)、二甲双胍(报道具有延缓癌效果)、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交换使用,治疗活动性乙肝病毒)、水飞蓟素(和谷胱甘肽交互使用,改善肝功能)、阿司匹林(吃2个月停一个月、治疗和预防栓塞)。就这么简单的治疗就产生了非常神奇的效果,患者6个月之后,全面好转。
当然我在这一个小节里面需要说明的一个论点就是治病不能靠子女,应该学会慢慢地自立。因为患者坚持了2年以后,他的女的实在是招架不住了。年轻的80后,有小孩需要照顾,有事业需要打拼。长年在外地,能做的就是花钱免费药。患者的老婆伺候着,可惜天有旦夕福祸,除了车祸,多处骨折。实在没有精力和能力伺候这位癌症病人。虽然他的年纪也不大(诊断的时候才54岁)。但是折腾2年后,家属还是选择放弃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一个病例,因为治疗效果是奇迹一般的。
在我的社交经验中,比起女性,很多男性是非常胆小和懒惰的。衣服需要老婆洗、吃饭需要老婆做。对小小的注射针头具有极大恐惧。常常是老婆太好娇惯导致的。再多举一个例子。浙江的叶某,晚期肺鳞状细胞癌,伴多处骨转移、伴颅内转移。这样的病例后面又坚持了2年。可能一般肿瘤专家会说,那不错,如果中医专家看到舌苔的变化(治疗2个月),也会点头称赞。反正我是不太满意的,我希望患者能够一天天越来越好。当然这里不鼓吹疗效,说的是,照顾患者的是他的女的。2年的治疗,我亲眼目睹了他女的是何等的艰难。患者对家属说的话置若罔闻,即使有能力也不听。比如说,我们评估了,他能够下床活动,但是他就是乐意躺着。我还发现,但凡长辈得了大病,照顾他们的,孝顺的女的远远多于男的。所以养儿防老不如改成养女防老还稍微靠谱一点点。
所以如果您是患者家属,那么一定不要对你家老人太娇惯。让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点家务(如无法准确评估,需要咨询医生)。如果您是患者本人,那一定要有信心、争取早日生活自理,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起居。一切以照顾好自己为中心。不要懒惰,赖在床上、等着老婆或者女的来给你喂饭(确实无法做到的时候,那也是她们应该尽的义务)。
图5: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前,舌苔剥落,舌质红,提示阴虚内热。治疗后,舌苔均匀,舌润,提示气血得以恢复,但舌质黯淡,仍存在气虚血瘀。左侧图示治疗方式为自体血穴位注射治疗。
3)为什么不要轻易手术、放化疗?
还是要强调不要轻易,而非完全拒绝哈。否则走了极端,是要被其他专家批判的。并且也不符合患者的实际利益。一再强调对于绝大多数早期癌症,反正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手术本身的效果,看起来疗效还是不错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可能很多专家都不知道的事实,就是癌症从没有症状或者轻微的症状到被诊断出来,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了。比如说研究生时候班里的一个女同学,研究生毕业时候被诊断胆管细胞癌,而回顾病史的时候,在她8-9年前高中时候就时常发作有上腹部疼痛了。也就是说,对于早期癌症的手术治疗统计出来的生存期到底是否比不进行手术效果好,还说不定。但是暂且认为早期癌症手术保险。另外对于甲状腺癌,那手术治愈率90%以上,肯定要手术的。对于鼻咽癌,放疗的治愈率是80%以上,那一定要放疗了。
普遍而言,当今的癌症传统治疗,效果是极差的。
在癌症晚期的时候,癌症专家还冒出个“姑息治疗”,比如说姑息化疗。那么这些对身体影响极大的治疗,对正常人都难以承受,对卧床的患者常常是致命的打击。
前一阶段,我关注了胃癌国外患者的言论,这里不妨分享给读者:约150余晚期胃癌患者的讨论(https://csn.cancer.org/discussion/comment/1258995#Comment_1258995),仅有三个人活得比较好。其中一个活了7年尚存活,完全没有按照手术、放化疗的方案。2个活了三年,尚存活(截止发表言论的时候),自认为是幸存者,经验是经历的手术放化疗治疗有害、对当初的治疗方案诟病不已。其余的患者均是处于癌症传统治疗的副作用之中。
曾经一位远房亲戚患上晚期胃癌(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在家属的咨询中,我建议了拒绝化疗,生存期不长,接受些中医治疗。家属说“他不能接受中医的”。人世间绝大多数情况下看缘分,成年人犯不着为了不同的观点去争执。当时和病人以及其他家属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剖析的头头是道,枉费了许多精力,落得被人将信将疑的尴尬。现在想来真是当时脑子进了水。后来患者术后接受了化疗,在一定时期内影像学上看不到了癌症包块。半年后我们在上海滴水湖见面,病人的气色很差,印象最深的是耳朵根也是苍白的。如果这光用现医学的“贫血貌”解释就太low了,患者血常规正常,当时还自己开车。但中医的这个看病最重要的、。这位亲戚再次斩钉截铁的告诉和我说:“我不信中医”。意思是,你看我手术,放化疗效果很好,别拿江湖上的东西骗我哦。当时和他他表达的大致的观点是这样的:主张整合医学,不仅是现医学,还是替医学,包括中医、西医甚至化疗的要有机地整合。天下本来没有中医西医之分。科学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的智慧结晶(解释中医西医的共同点,目前我有n篇相关论文[34],因为这个话题可以说一千零一夜)。中医就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不懂中药,但是你夏天吃属寒凉的西瓜就是中医,秋天怕冷了多穿衣服就是养生,就是中医。那位胃癌的亲戚1年化疗一年后,癌细胞腹腔广泛种植转移。
4)为什么不要轻易相信小广告,小道消息,神话传说?
今天(2025.11.30)我在一个黄某组织的微信群里面看到了这样的聊天记录,大致就是一个栗某一个45岁的女性因如下超声结果(图6所示)进行咨询。那么这个群呢是一些纯江湖郎中,我估摸是。那们看到这样的报告前几句,虽然甲状腺结节的级别非常高。我们当然遇到很多级别高的最终判断为良性甲状腺结节,但是读到倒数第二句的“右侧淋巴结肿大”,那么作为医生的话呢,立马就基本肯定有甲状腺癌的诊断了。听这个栗某在群里面的留言描述,也确定患者的医生考虑癌症,建议尽快手术。我想这个患者听到的医生建议应该是完全正确的,这样的安排是正规的医生,没有问题,我们学术上知道,患了甲状腺癌是不幸中的万幸福。因为,这个癌症手术治愈率是90%,基本不需要放化疗。
但是看看这个纯江湖郎中是如何作答的呢,言辞包括:“甲状腺结节,淋巴肿大……”、可以调,外用药,内服,针灸一起”、不吃任何坚果,油炸的”、她妇科也有问题(江湖郎中推断)”。并劝说患者不要手术,言辞:“手术了要终生服药”,人活着很疲惫”、不用动手术的”、找黄X哥,我远程指导”、@栗XX?要不你让你那朋友到乌镇来?”。留言的结束,这个生意基本上谈成了。本想退出那个群,后来想想,做个卧底观察还挺好。
图6: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与描述(超声诊断模板)(Thyroid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将TI-RADS分为6级。0级:临床疑似病例超声无异常所见,需要追加其它检查。1级:阴性,超声显示腺体大小、回声可正常,无结节、亦无囊肿或钙化。2级:检查所见为良性,恶性肿瘤风险为0%,均需要临床随访。3级:可能良性,恶性肿瘤风险为<2%,可能需要穿刺活检。4级:恶性的可能比例为5~50%需要结合临床诊断!5级:提示癌的可能性最大,<95%。6级:细胞学检出癌症。确诊为癌。
今天也遇到另外一例不正规治疗导致的悲剧。温州的George Zhu(中国人,采用网名保护隐私用)。大约5年前因全身发作的牛皮癣来治疗的。当时在自体血穴位注射的同时也采用了激素。那么小伙子工作忙,也没有遵循激素的规范使用。间断了几年治疗,就复发了。那么突然发来检查报告显示丙氨酸转移酶139U/L(正常参考范围9-5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06U/L(正常参考范围15-40U/L)。提示肝功能明显受损了。上来就问我是何原因,我说:“比如说你看小猫猫吃饱了,你可以通过腹部看到吃得好饱了。但是你无法知道吃的是什么。”建议细细查看,找原因。同时问了句目前有没有吃什么药物?患者回答:“最近就是在吃一些中草药。还有汤chenbei健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片”。我猜测,这样的治疗肯定不是公立医院医生开的,甚至就不是医生开的。随后证实是倒江湖之流。
看官吶,您看嘞。这小伙子经济上也不错,人也聪明。折腾来折腾去的,把肝功能看坏。“说后面还要调理好几次的药理的。不是一次性调理出来的,说先调理内脏,去湿热热毒,在最后用他那边的一个药,以毒攻毒、彻底根除这样的(George Zhu描述这位‘医生’的说法)”。我想道听途说的故事非常多。或许在其自己的眼里,我也是被他人“道听途说”的江湖郎中。但既然看官读到这里,我们有缘了解一下:这世间正规太多了,满大街都是正规。有利益的地方,迟早就会出现诈骗。用怀疑的眼,观察这个世界的真真假假。也非常尊敬您用怀疑的眼光考察我的伎俩吧!
图7:不明药物导致肝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