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发生气管异物后,家长可以参考国际上通用的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该急救法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孩操作流程也不一样,对于3岁以上的儿童,家长应该从背后搂住孩子的上腹部,握拳拇指掌关节突出处顶住患儿腹部,向上向内快速拉压冲击;而对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可采用背部拍击法及胸部冲击法。
婴幼儿气管异物发生率较高,原因:一方面是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动作已经比较灵活,对这个世界又充满好奇,发现什么都想放到嘴里品尝一下;另一方面,则与婴幼儿的会厌软骨功能还未发育成熟有关。人的咽喉部位占据交通要道,气道和食道均开口于此,吸入的气体进入气道,吃进的东西进入食道。既然气体和食物都由此经过,那它们是怎么各自分流,分别进入气道和食道的呢?
这就依靠一个特殊的分流装置:会厌软骨!它是一个舌形的盖子,能活动。如果会厌软骨向上,气道的开口就会开放,气体就能进入气管;如果会厌软骨向下盖住喉腔,水和食物就不能进入气道,就会进入后面的食道。
会厌软骨的分流功能受神经系统控制,但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吞咽反射功能尚未发育健全,所以容易发生液体、固体物质误入气道,出现“窜道行驶”,而稍大一点的物体就容易卡住喉咙、气管,甚至引发窒息等意外。
当宝宝发生气管异物后,家长可以参考国际上通用的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
3岁以上的儿童
让患儿取站位或坐位,家长坐或跪在患儿身后,从背后搂住孩子的上腹部,家长一手握拳,拇指掌关节突出处顶住患儿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2厘米。另一只手抓牢握拳的手,向上向内快速拉压冲击患儿腹部,促进孩子呕吐,可以把异物从气道内排出来。
3岁以下的婴幼儿
可采用背部拍击法及胸部冲击法。家长先平坐在椅子上,让孩子趴在自己的大腿上,一手固定孩子的头颈部,使孩子面部朝下,头低臀高,另一手掌根部连续叩击肩胛区 5次。再将孩子翻转过来,面部朝上,用食指、中指连续按压其胸骨下半部 5次。两种方法反复交替进行。
如果经过上述操作,宝宝能够顺利把异物咳出来,那说明孩子脱离危险了。如果宝宝不能把异物排出来,家长应用最快的方式把他送到医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