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什么我的AFP ?水平这么高?我得了肝癌吗?”这是收到体检结果时,很多人都会问问题。尤其在肝功能检查中,甲胎蛋白的数值上高,会让人陷入恐慌。那么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什么是甲胎蛋白,高到多少就意味着得了肝癌?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和肿瘤标志物,主要在胎肝细胞和蛋黄中合成。甲胎蛋白在胎儿的血液循环中的浓度比较高,但是随着宝宝的出生,甲胎蛋白的含量会逐渐降低。一般来说在宝宝出生后2-3个月内都会含有甲胎蛋白。正常情况下,正常成年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水平其实很低。
目前临床上以甲胎蛋白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疗效监测。并且多项研究表明,甲胎蛋白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较高的浓度,与肝癌等多种肿瘤密切相关。
事实上只有70%的肝癌患者会出现甲胎蛋白升高,其他疾病如生殖道肿瘤、乙肝感染、慢性肝硬化等也会引起甲胎蛋白升高。 一般来说甲胎蛋白升高可分为三种情况:肿瘤性、非肿瘤性和生理性。肿瘤性:原发性肝癌、卵巢肿瘤、睾丸癌等。非肿瘤性: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良性肝病。生理性:甲胎蛋白由胚胎体细胞分泌,但胎儿体细胞尚未发育完全,以未分化状态分泌,就会导致甲胎蛋白含量高,并且可能会可通过脐带血进入自己体内血液。孕妇在怀孕期间甲胎蛋白增加,也是一种生理性的增加。
正常情况下,正常成人血清甲胎蛋白应小于20 g/L。排除多种原因引起的甲胎蛋白升高后,发现甲胎蛋白持续8周以上达到200g/L和持续4周以上达到400g/L时,就需要特别注意肝癌的发生发展。对于甲胎蛋白水平低水平升高的患者,应进行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进行比较。
乙肝、丙肝或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肝癌高危人群,至少每6个月进行一次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检测。如果甲胎蛋白水平升高,尤其是持续升高,应及时进行检查以明确和治疗肝癌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