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存在主义心理学?

2025-01-24 00:22:11
来源:全民健康网试管婴儿频道
关注度:42
目录

目录:1、什么是存在主义心理学?

什么是存在主义心理学?

2、存在主义心理学解决什么问题?

3、存在主义心理学怎样解决问题?

4、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如何操作?

心理学喜欢谈论童年。自弗洛伊德以来,人们认为成年后的痛苦和性格可以一直追溯到童年的某件事或情境中。“好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好的童年需要用一生来治愈”真的是这样吗?童年已经过去,该怎么挽回这些痛苦,面对当下的生活呢?童年真如我们回忆中的那样或吗?我们会有童年滤镜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存在主义心理学,这种以人为本,以现社会为背景的心理学流派中寻找答案。

这时我们不妨跟着博·雅各布森(Bo Jacobsen)的《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一书,戴上存在主义的眼镜,重新看看我们的生活。《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是丹麦的博·雅各布森所写,郑世彦翻译的一部关于存在主义的书籍。书中作者列举了很多存在性质的例子,并阐述了我们应该如何迎接生活中这种特定的挑战。

1、什么是存在主义心理学?

存在主义心理学(Existential Psychology),因存在主义影响而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为“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大取向之一。存在主义心理学它研究的是每个人如何处理所谓的“人生大问题”。所以它捕捉的是生活本身给人的感受,而不是把它归入某种系统化的分类中。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价值,主张人有自行选择其生活目标及生活意义的自由,重视现实世界中个人的主观经验,强调人须负责其自由行动所产生的后果。表人物有罗洛·梅、布根塔尔、欧文·亚隆等。

许多心理学派认为一个人心理出现了问题,就需要去回溯,找到他问题的来源,看是因为小时候出现了哪件事,所以导致出现这样的问题,而存在主义心理学完全反对这一点。

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从小到大经历的事情一定有好事、有坏事,如果你为了找到原因而去看哪些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么这件坏事反而会成为你身上的一个标签,使得你不愿意再改变。所以人们应该知道自己是一个存在,自己此刻的存在是自由的。那么你下一刻的存在就是由你此刻的存在创造出来的。

自上个世纪50年末以来,许多西方心理学家受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影响,试图从哲学的高度来理解人的心理和进行心理治疗。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它认为人存在的意义无法经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而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尼采和克尔凯郭尔可被看作其先驱,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萨特和卡缪等是其表人物。

关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理解,一位一辈子从事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治疗的学着,他说自己至少有三个感悟:第一个是栖居;第二个是旅伴;第三个是临在。

什么叫栖居?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目的,不是为了占有地球上更多的物资,而是你知道你生活在这个地方,你是这个地球上的一个存在,这是第一条感悟。第二个旅伴,就是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治疗师和他的患者之间不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是一个人在指导另一个人,治疗师是一个陪伴者,是患者的伴侣。第三个,怎么能够展示出你对你爱人的爱,你对你家庭的爱?答案是你的存在,你临在在现场。你们有没有看过,父母陪孩子在那儿玩,但是父母根本就是心不在焉的。当他心不在焉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不在场,只有他在场的时候,孩子才能够感受到这份爱。

人的存在:指人的整体,难以用语言描绘。萨特:存在先于本质,人的,是一个从过去推向未来的,自由选择以突破既定自我,实现新的可能的过程。“人除了他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人肯定自由,并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何逃避选择的行为都有损于自我的存在。

存在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活困境。萨特认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核心就是“存在先于本质”,解决生活困境的方法就是去创造。

什么叫作“存在先于本质”呢?比如,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善于沟通的人,那么你可以学着去沟通;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不会赚钱的人,那么你可以学着去赚钱。你没有一个所谓的本质,叫作“不会沟通”或者“不会赚钱”。

存在先于本质告诉我们首先应该做出选择,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要树立起属于自己的超级目标。然后再去考虑怎样实现的问题,而不是先去想可能不可能。

萨特的这句话,彻底推翻了宿命论。不要借口出生不好,命运不好,所以只能这样活着;认为自己受制于条件,受制于客观因素,所以没办法成功;人完全是可以改变的,是能够创造命运的。对于人来说,首先要存在着,然后通过自己的选择去决定自己的本质。

人有肯定自由,人的存在同人的选择以及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是分不开的。

存在主义也告诉我们,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命运很大一部分是掌握在自己手上;你去寻找工作,然后才有了收入,才有了幸福生活;碰到困境,你去积极地解决问题,寻找出路,然后才有希望走出困境。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乐观积极的哲学思想,他告诉我们,人是能够做出选择的,人应该向往自由,应该为自己负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存在主义心理学解决什么问题?

存在主义心理学在价值上与精神分析理论相反,精神分析的核心是从人类最原始的生物层面而来,经典精神分析关注力比多,关注攻击性,关注那些人类最原始最激烈的冲动。而存在主义心理学更加关注存在的意义与人类面对困难时那些正面的能量,关注于人类更高层面的精神因素。存在主义心理学解决人类的困境。存在主义心理学是一种能够让我们内心产生力量的心理学疗法。

欧文·亚隆是存在主义心理学非常重要的奠基人之一,根据欧文·亚隆的总结,他认为人类有四个难以处理的基本困境:第一个,“我们终有一死”。即使你赚再多的钱,即使你是住在皇宫里,你也终有一死。第二个困境,“在决定性的时刻,我们是孤独的”。比如,身边有朋友最近被查出来得了癌症,这时候你会发现,再多的安慰、再多的鲜花送给他,去看望他,他都会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在决定性的时刻,我们永远是孤独的。第三个,“我们不得不选择自己的生活”。就是你有自由,你不能够完全被他人安排,你跟动物不一样,你是可以选择的,这也是一个困境。第四个,“我们要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中努力创造意义”。这是欧文·亚隆提出的人的生活的四大困境。

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博·雅各布森又增加了一些,这本书告诉我们生活有六个巨大的困境:幸福与痛苦;爱与孤独;逆境与成功;死亡焦虑与投入生活;选择与责任;混乱与意义。由此可见我们作为一个人,生活是多么地不容易:

第一个困境叫作幸福与痛苦。“当我知道生活不可避免地包含大量痛苦时,我怎样才能得到幸福?”你们没觉得幸福跟痛苦是一对悖论吗?

第二个叫作爱与孤独。“在爱的关系中,有可能克服我基本的孤独吗?在爱的关系中,我还能够做自己吗?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可能找到爱?”有时候我们为了找到爱,反而体会到了更多的孤独,甚至在爱当中更能够感受到孤独,这多奇怪。

第三个叫作逆境与成功。“在事故、丧失或其他严重的生活事件之后,当我发现自己身陷困境,我怎样处理这种情况,才能让自己从中获得成长,而不是退缩或停滞不前?”我们都希望成功,但是成功没有三天顺境,基本上都是逆境。

第四个叫作死亡焦虑与投入生活。“我们知道死亡可能随时降临,我怎样才能够超越自己的焦虑,并全身心地投入生活?”

第五个是选择和责任。“考虑到我的身体、经济和社会现实,以及我无法要求的出身,我怎样才能基于这些现实做出积极和建设性的选择?我又该如何通过这些选择创造一种有价值的未来生活?”

最后一个是混乱与意义。“考虑到我们现今世界的纷乱复杂,我怎样才能确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为其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

为什么选择这六条?因为身边的所有烦恼都不能脱离这六条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很少用来诊断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它更多是帮助每一个人获得更多的生命活力,探索特定的人性维度,反思自身,更勇敢更辩证灵活地看待幸福与痛苦、爱与孤独、成功与逆境、死亡焦虑与生活投入、选择与责任、混乱与意义等议题,坦然地接纳生命里的好与坏,从而更加自由开放地与世界相遇,实现潜能,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

3、存在主义心理学怎样解决问题?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并不是说童年经历对个人没有影响。书中通过对比,要破除的是人们普遍相信的“童年决定论”。作者就是要告诉大家,当我们相信这种论调时,实际上我们是在利用它,使自己不必为当下的生活负责,不必认真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困难。童年决定论往往会成为我们改变的阻力,而存在主义心理学让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首先就是帮助人们破除掉自己在心中设置的障碍。

“存在主义的谈话”不会像精神分析法的谈话一样,帮你不断地回顾过去、不断地,而是专注于此刻,专注于当下你有什么体会、你有什么经验、你有什么感受、你打算怎么做、你可以做些什么。这就是一个现象学的谈话。而治疗这一切的方法,就是“找到本真的生活”。

如果你把这本书浓缩成一句话,就是“如何获得本真的生活”。什么叫作“获得了本真的生活”?本真生活当中有三层含义:

首先是生活感受——你的生活感受,你是不是具有活力;然后是生活勇气——你存在的勇气,这里还包括了自然和道德的成分,就是你该不该存在,想不想存在;还有生命能量——你的生命力。

生命力这个东西很难用科学的方式测量,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见过,比如一个重症患者的求生欲,在大家都觉得他没机会的时候,他依然能够坚持很长时间,这就是生命力的一种体现。以上这是三个基本的生活概念。

要能够实现本真性,就是意味着真诚或所谓的真实。“本真地生活意味着真实地生活;也就是说,按照自己内心的信念、信仰和价值观来生活。……本真地生活,也意味着你在上述的基本生活困境中找到自己的立场。”如果前面讲的那六个生活的基本困境,你都觉得自己没有答案或者很困难,那你就很难找到这种本真地生活的感受。这个治疗的过程会让你从肤浅的生活当中觉醒,从而进入从容欢快的、平静的生活。这就是存在主义心理学治疗的一个目标。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中指的是宇宙间的一切法则、道理。即“道可道非常道”。而并非是一般人通过字面意思所理解的“早上听到(或明白了)一个道理(或真理),晚上死了也可以(或行)。”直译为“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朝闻道,夕死可矣”重在,即实践。觉醒了,人生就是非常圆满的,就可以进入了从容欢快的平静之中。

存在主义心理学强调人性——人可以通过反思对生活的理解,赋予自己人生意义,并决定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也使我们的焦虑、痛苦和烦恼都有了意义,正因为这些负面影响与快乐和成长互相交织,这也让这些负面情绪有了存在的意义。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看,童年的角色是什么呢? 童年的角色就是,成年人利用它来定义自己现在是谁。我们都和父母一起经历过好的和坏的时刻,我们都在童年有过快乐和不幸的时光,我们都经历过成功和失败。作为成年人,我们记住的,是那些符合自我建构或自我定义的内容。如果我认为自己是成功的、乐观的和有能力的,我就倾向于支持和促进这种自我建构的童年记忆。另一方面,如果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不幸的受害者,在童年记忆库中保留的回忆就可能会支持这一看法。无论如何,人的童年是被诠释过的童年;因此它可以被重新诠释。不存在不被诠释的童年,不存在固定不变的童年。

选择,意味着生命自发性和力量的彰显。当一个人对某个选择能够做出承诺,负起责任时,这个人的自我价值于意志就被激活了。生活得比较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故事最的人,而是对生活感受最真实的人。所以选择什么并不重要,坚定地做出自己的选择才是对抗焦虑的最优解。作家路遥墓前的方石上,有这样一句悼词:“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

生命的最初并无意义。每个生命,都被放养平凡的世界之中,构建自己的生活,试图在平凡发世界中给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4、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如何操作?

在可能的地方创造,在必要的地方忍受。活在此时此地,感受从容快乐和平静。存在主义心理学探索六大生命议题。

第一题:幸福与痛苦。

什么是痛苦?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是要去寻找这些痛苦本身的积极感受,而并不是希望减少痛苦。学会接纳,痛苦本身就是幸福的一部分。

如何对待痛苦?首先,把痛苦视为可以控制或征服的东西;其次把痛苦视为可以与之对话的现象;再次,把痛苦视为一种积极的挑战和礼物;第四,把痛苦视为你完全无法左右的命运,这个叫作极限情景。

而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幸福,是试图把痛苦和快乐整合在一起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事实上我们有两种幸福的概念:极度快乐和深度幸福。

极度快乐是个人感觉所有重要的需求都已得到满足,所有重要的目标都已经达到,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与环境或自然融为一体。这种精神状态以排除痛苦为前提,因此它通常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人本主义的极度快乐,就是我没有什么缺憾,觉得一切都非常美好,愉快到忘记了时间,这个叫作极度快乐。

深度幸福则是一种持续的平衡状态,在这个平衡中,一方面是个人的愿望、目标和需要,另一方面是周围环境或外部世界。这种状态与个人的愉悦、平静和放松关系密切。所谓的深度幸福,就是你能够接纳这些痛苦,并且把它视为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完满的一部分,而不是试图去回避这些痛苦。

第一个是身体和心理生物学的层面,就是我们在身体的层面要能够平静,要能够接受身体的某些不适和痛苦。

第二个层面是对死亡的清醒认知。死亡焦虑与生命实现或未实现的程度有关。一个活得充实和完整的人,无论死亡来得是早是晚,只会体验到轻微的死亡焦虑。另一方面,一个人如果不得不放弃许多他们本应该处理的挑战(就是他可以人生活得很精彩,但他没有去做),就会发现离开这个世界更加困难和痛苦。王阳明临死的时候,他的学生在小船当中问他还有什么话可说?王阳明说:“我心光明,亦复何言?”为什么?因为他的人生是充实的,他的人生实现了,所以他不惧怕死亡。就像尼采讲的,一个真正的超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死去,他都是死得其所,因为他的生命是绽放的,他是在努力地生活,很投入地存在、生活,随时随地可以死。国学大师叶曼先生说:“我现在是时时可死,步步求生。”就是我都活了一百多岁了,随时让我死我就可以死,我不怕,但是我每天还要努力吃东西,还要讲课。叶曼先生一百多岁还在讲课。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精神。

真正怕死的人是那些没有真正活过的人。所以在“幸福与痛苦”这一章当中,作者给我们描述了所谓的深度幸福,就是你能够接纳这些痛苦,并且把它视为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完满的一部分,而不是试图去回避这些痛苦。这是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精神。

我们许多人的痛苦是活着的时候认为自己永远不会去死,当死亡来临时又觉得自己还没有活够。

第二题,爱和孤独

人类的分离和寂寞是最基本的状态,人们从生下来以后就是独自一个人,所以这个书里边讲:“没有孤独,爱就没有意义;在爱的映照下,孤独才更加真实。”

理解爱的内涵:爱是一种深切关注、喜欢和奉献的感觉,爱是彼此身心的在场,爱是尊重他此刻的存在。

区别分离、寂寞、孤独:分离是一个社会事实,本身无所谓好坏,它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寂寞是一种情绪状态,你想要和他人在一起,却只能依靠自己;孤独是一种存在性认知,意味着你对自己孤身一人的基本认知。“一只狗并不孤单,想念另一只狗才孤单。”

学会独处,学会独处表着自我力量的成长,不为了所谓的合群失去自我。孤独一直都是人生的必修课。有人说:“孤独有三种境界,平庸者知道孤独,无法走出孤独;上进者甘于孤独,品味孤独;优秀者勇于孤独,超越孤独。”

第三题:逆境与成功

我们想要成功,但是我们需要忍受很多的逆境和创伤,这是存在主义心理学跟别的心理学最大的区别。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生必须遇到挫折,但是你依然可以选择往前走,这就是它比较有力量的部分。

为什么危机会冲击我们的生活?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是生活在一个仁慈和有意义的世界上的好人,危机会让人们对世界的幻想崩塌,从而陷入逆境。

认识危机,危机不是反常现象,是人生经历的一部分,生活和危机属于一体。

应对危机:尝试接纳;人生难免遇到挫折,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往前走。如何度过。

让感受和情绪浮现;尝试破茧重生,让自我得到治愈;抓住这个机会,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

危机过后,生活将在一个不同的层面上重新开始。”比如,你这有一道疤,结了痂,结了痂以后在这个痂上面重新开始你的生活。这就是危机对人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你的人生如果多有一些经历的话,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是因为一件倒霉事,才使得你的人生重新梳理自己的人生,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

第四题:死亡焦虑与投入生活

死亡焦虑的成因:对未知的恐惧,对未实现生命的内疚。

与死亡和解:信仰飞跃,把自己交托给一个更大的存在,比如,有人选择献身给科学,有人用信仰的方法,这些都能够减缓对于死亡的焦虑。

告别死亡焦虑才能与死亡和解。欧文·亚隆说:“没有人能够替他人去死。”但这里的死亡在战争、事故中除外。因为我们都知道,人总有一天会死,这是必然的事情。伊壁鸠鲁:只有你存在,事物才会对你有坏处;当你死了的时候,你已经不复存在;死亡不可能对你有坏处。你存在,才有考虑的功能;你不存在,根本没必要再费这个心思。

选择接纳,把死亡当作人生旅途最后一站。人总有一天会死,这是最确定无疑的事实。许多人想推迟死亡,但死亡和终结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生命是面向死亡的生命(有时候也被叫作‘向死而生’)。”就是当你能够接纳死亡,把死亡当作你人生旅途最后一站非常重要的安排,那么你的心境是会随着死亡而发生改变的,死亡也会随着你而改变,就是这个道理。

第五题:选择与责任

选择与责任的关系:选择以自由为前提,选择同时意味着你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有很多选择的自由,但是很多自由会带来痛苦、纠结。我到底该选这个,还是该选那个?我们总会这样纠结。选择以自由为前提,意味着责任。选择为什么让你觉得痛苦?是因为你不愿意承担责任。

如何平衡选择与责任:自我构建是可塑的,我们的选择能创造出新的自我, 跃入未知,接纳有可能发生的一切,勇于承担责任。人们为什么要如此费尽心思地逃避责任,这仍然是个谜。我们很多人很胆小,我们总喜欢说这样的话:我是被逼的,我是没办法,我是赶鸭子上架。但是如果你真的承认你今天所遭遇的一切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会怎样呢?答案是:天不会塌下来,反而是你能够学会接受生活,与自己和平相处。ACT(接纳承诺疗法)属于存在主义心理学流派,它是往前看的,它不是回头看,不是靠倒后镜来推进人生的。

对自己、他人、世界负责:你随时随地可以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人;送他人温暖的话语,能够给对方很大力量;你多做一点点,这个世界就能多改变一点点。那怎么能够决定你是不是负责任地生活了?——照镜子。你今天要做一个决定,如果你做的决定是让你更讨厌你自己,那你没有对自己负责;如果你负了责,你明天一定会更喜欢自己。同样我们还要学会为他人负责,并不是说你管好自己就好了。你的一言一行,会给自己的存在造成影响。这叫作在场性,你要有自己的在场性,与人为善,多去帮助他人,多去共情,多让他人感受到你的陪伴。存在主义心理学意味着你对他人也会产生很多责任,你见到一个人,你一定要送他温暖的话语,温暖的话语可以给他很大的力量。假如你见到一个人,你跟他说刻薄的话,你跟他说风凉的话,你会让这个人的人生变得很糟糕,就是你握住了他的生命。还有,对世界负责。对世界负责就是你要去做一些事情,比如你遇到了某种状况,遇到了很多抱怨,环境现在变得越来越糟糕,越来越危险,你可以想想在最小的范围之内,自己能做些什么,只要你一点点做,它就可能会慢慢地产生一些效果。

虽然选择看起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的事,但是如果你意识到了这其中的责任是重点,选择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第六题:混乱与意义

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意义?这个世界没有意义,但是人不能够接受这个世界没有意义,所以人在不断地寻找意义,寻找意义的过程本身是有意义的。奥尔波特把这个意义(人们为什么而活)分了六种类型,这个世界上有六种寻找意义的方式:

理论型:比如孔子、老子的意义来自理论的研究和突破。

经济型:意义来自创造了财富,拥有更多财富。

审美型:比如米开朗基罗的意义来自创造了美,宋徽宗就是个审美型的人。

宋徽宗赵佶(1082.05.05-1135.06.05),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

社会型:比如特蕾莎修女的意义来自为社会做奉献。

政治型:意义来自政治上的胜利。

宗教型:意义来自与神的沟通。

这六种不同的类型,是人们寻找意义的六条不同的通道。

克尔凯郭尔把人的人生分成了三个阶段:审美阶段、伦理阶段和宗教阶段。所以审美阶段、伦理阶段和宗教阶段也被很多人认为,就是人的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的基本归宿。

弗兰克尔认为有三种不同的人生价值:创造性价值:你为世界留下了什么?体验性价值:你在世界上感受到了什么?态度性价值:你能否呈现出一种状态,并让自己满意。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邓晓芒教授讲:我是谁?有答案,走着瞧。“我是谁”的答案是“走着瞧”。就是你做着做着事情,慢慢地实践出你的定义、你的人生,这就是存在主义的观点。活在此时此地,感受从容快乐的平静。弗兰克尔说,在可能的地方创造,在必要的地方忍受。”能创造的时候创造,在必要的地方忍受,因为忍受本身也有态度性价值和体验性价值。如果我们觉得存在主义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我们也可以用存在主义心理学去帮助我们身边更多的人。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看,对意义的寻求是人性的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1、[丹麦]博·雅各布森著.郑世彦译.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不一样为什么我们会有童年滤镜。北京晚报 | 2025年08月26日

3、科克·J·施奈德,罗洛·梅:存在心理学——一种整合的临床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May. Rollo& Angel. E等:Existence:a new dimension in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New York:basic books,

5、作者:45e7fe40add5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e9703b55a04来源:简书

6、作者:格菲Catherine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d5242c975d87来源:简书

7、作者:静待花开_11ce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71d7f776b356来源:简书

8、一个人是否幸福,取决于你对生活的态度2025年10月06日 21:15 新浪网 作者 市场人

9、百度百科、360百科、樊登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