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尤其是试管婴儿(IVF)过程中,促排卵药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药物主要用于刺激卵巢产生多个卵子,以提高受孕机会。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促排卵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GnRH Agonists:如亮丙瑞林(Leuprolide),通过长时间刺激垂体,使其暂时停止分泌促性腺激素(FSH和LH),从而达到遏制内源性激素的作用,避免早发的LH峰导致卵泡过早破裂。
GnRH Antagonists:如加尼瑞克(Cetrotide)和奥曲肽(Oreotide),直接与垂体上的GnRH受体结合,迅速遏制LH的分泌,防止卵泡过早成熟。
尿源性FSH:如尿促性素(Menotropins),从绝经期妇女尿液中提取,用于刺激卵巢中的卵泡发育。
重组FSH:如果纳芬(Gonal-F)、普利康(Puregon),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具有更高的纯度和生物活性,同样用于促进卵泡发育。
尿源性LH:如尿促黄体素(hMG),通常与FSH联合使用,以模拟自然周期中LH的作用,促进卵泡成熟。
重组LH:如卢瑞林(Luveris),用于补充低水平的LH,特别是在某些患者中,LH水平不足可能影响卵泡的正常发育。
hCG:如雪兰诺(Ovidrel)、普利康(Pregnyl),用于模拟LH峰,触发卵泡最终成熟并促进排卵。通常在卵泡发育到一定大小后注射,以确保卵子在卵泡取出前已经成熟。
口服或贴片形式的雌二醇:用于支持子宫内膜的生长,为胚胎着床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雌二醇的剂量。
孕酮:如微粒化孕酮胶囊、阴道凝胶或注射剂,用于支持黄体期,维持子宫内膜的稳定,促进胚胎着床和早期妊娠的维持。
抗雄激素药物:如促排药(Clomiphene),用于轻度刺激卵巢,适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患者的促排卵治疗。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Prednisone),有时用于减少免疫系统对胚胎的排斥反应。
阿司匹林:低剂量阿司匹林有时被用于改善子宫血流,提高妊娠率。
在使用上述促排卵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进行监测,包括血液激素水平检测和超声波检查,以评估卵泡的发育情况和子宫内膜的状态。此外促排卵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多胎妊娠风险增加等,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并及时与医生沟通任何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