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式,经过艾灸可以起到温助阳气、提高免疫力、祛除疾病的作用,但是部分人群使用艾灸后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所以有需要进行艾灸可以详细了解一下,哪八类人是不能艾灸的。
哪八种人不能艾灸
艾灸是一种中医的养生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艾条或者艾柱熏烤人体的穴位,从而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疏通经络以及温经散寒的目的,这一养生法深受养生爱好者推崇,他们认为艾灸对身体的好处非常明显,特别是对于女性的身体有很多的好处,通过艾灸能够去除体内的寒气,对于缓解疼痛也有帮助,但并非所有人都是适合艾灸的,部分人群进行艾灸后身体会出现不良反应,所以想要艾灸的可以了解一下,自己是否为禁忌类人群。
艾灸艾灸灸法、灸疗中医外用治法艾叶艾条、艾绒等30-50元/次1、阴虚内热者
阴虚内热的人群体内阳气比较旺,这时候进行艾灸,很容易导致上火、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小便短黄、发热等症状出现,加重其不适症状,不仅不利于疾病恢复,反而会损害身体健康,所以阴虚内热者千万不能艾灸。
2、经期女性
经期女性体质特殊,而艾灸能够行气活血,对于经期的妇女而言,在月经期间艾灸可能引起月经淋漓不尽或月经过多,可能会导致贫血,不利于女性健康,所以经期女性是不能盲目艾灸。
3、皮肤炎症患者
艾灸需要通过刺激体表穴位或者特定部位来温经通络,进行时需要确保皮肤完整、没有受损,如果皮肤表面存在破溃、损伤等不良现象,在艾灸的刺激下可能会加重皮肤炎症,加剧皮肤的受损程度,还可能造成较强的疼痛感,引起患者不适。
4、极度衰弱患者
艾灸期间会出现患者会发热、出汗,也会有口渴的感觉,这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血压、心率会上升,对于身体已经极度衰弱的人而言,此时进行艾灸会加剧身体负担,身体机能无法正常调节,可能有猝死的风险。
5、醉酒者
醉酒者情绪不稳定,很容易挣扎乱动,而且无法正常沟通、交流,另外,醉酒后人体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比较强,这时候艾灸容易加重对内脏器官的负担,容易损害身体健康。
6、过饥过饱者
过度饥饿人艾灸后,加速血糖的消耗,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眼花耳鸣等低血糖的症状,而吃得过饱也不能做艾灸,以免影响人体肠胃功能,会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胃部不适。
7、妊娠期孕妇
孕妇体质特殊,稍有不慎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而艾灸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在孕早期可能会导致流产发生,而艾灸的过程中会产生烟雾,出现咳嗽等不适,所以孕妇不建议艾灸。
8、高热发烧者
高热发烧者需要进行降温、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患者身体脱水,这时艾灸不仅不利于身体降温,还会加重身体失水,如果是风热或湿热引起的发烧,可能会加重病情,还会导致疾病传播。
艾灸的禁忌类人群还是比较多的,建议大家在艾灸前先咨询医生,在艾灸期间如有不适一定要及时停止艾灸。虽然艾灸功效很多,但是艾灸不是全能的,患者身体如果不舒服,需要第一时间到医院检查诊疗,而不是盲目艾灸。
盲目艾灸的危害有多大
虽然说艾灸的好处非常多,但是并不推荐大家盲目的选择艾灸,因为部分人群在进行艾灸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同时艾灸也可能会对身体到来一些危害,不但对身体没有好处,范围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艾灸是通过炙烤穴位来达到养生的目的的,它能够激发人体的经气活动,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对于人体生理功能也有调节作用,但是艾灸并不全是好处,如果盲目的进行艾灸可能会产生以下危害:
- 艾灸时,如果将艾条或者艾柱具体炙烤的部位太近的话,很容易烫伤皮肤,皮肤产生水泡后会出现感染的情况;
- 部分对艾灸过敏的人使用艾灸炙烤身体后会出现一些红肿、瘙痒的过敏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休克的情况;
- 艾灸如果太过频繁的话很容易引起上火,那么也比较容易出现口舌生疮的现象,容易导致生活不便;
- 还有的患者虽然不是禁忌类人群,但是进行艾灸后还是很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等情况,此时要尽快停止艾灸。
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量,如果每次烤艾的时间太久的话,容易引起阴虚,而且艾灸之后人体的水份会有所蒸发,进行艾灸后应该多喝温水,这样才能及时补充水分,也能有效排毒。
艾灸灸哪个部位比较好
艾灸炙烤不同的穴位功效都是不同的,所以选择适合的穴位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对于身体的好处是跟明显的,下面推荐几个适合艾灸的穴位,经常艾灸的人群可以尝试一下。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的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可以治疗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的要穴,常灸此穴可以促进全身的气血运行、疏经通络。
关元穴
关元穴的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主治病症多,可以治疗元气虚损病证,肠腑病证,前阴病,男科病,妇科病,是保健灸的常用穴。
合谷穴
合谷穴的定位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病症繁多,可以止痛、调理胃肠疾病,为保健灸常用穴位。
艾灸后人体的毛孔受热处于打开的状态,此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寒气入侵人体,从而导致体寒。艾灸之后进行补水时也不要使用凉水,比较好使用温水,避免因为受寒引起感冒。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