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34周,宝宝现在有2.3kg,坐高约30cm,此时大多数胎儿已为分娩做好准备,转为头位,即头朝下的姿势,头部已进入骨盆,这时孕妈妈可以长舒一口气了。但是很多人都说孕34周是个坎,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有三点:
怀孕晚期34周是连医生也认为的一个重要时期,而且大家也都说孕34周是个坎,其实原因就是这个时候需要确认胎儿的胎位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将会影响正常分娩,但是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纠正,切勿自行纠正,因为如果同时存在脐带绕颈就可能造成脐带绕颈圈数增加,增加胎儿缺氧的风险。另一个原因就是孕34周的羊水变化,而过多或过少都是不好的,可能造成早产,第三个原因就是出现其他不适症状,特别是容易便秘和水肿,严重了都会不利于胎儿,所以说,想要度过这个危险期,就要多注意这三点,当然也不止这些,还需注意胎动等。
孕晚期34周是个坎的原因
可能出现胎位不正和脐带绕颈
孕34周是医生认为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这个时候需要鉴定骨盆,再一次确认胎位,因为胎位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准妈妈是否能正常分娩,如果胎儿是臀位(即臀部向下)或是有其它姿势的胎位不正,医生都会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其实孕34周胎位一般没有多大问题,但是遇到脐带绕颈就比较危险了,可能导致胎儿缺氧,因此说孕34周是个坎儿。
可能有早产风险
这个时候可能会发现脚、脸、手肿得更明显,脚踝部肿得很高。但即使这样也不要限制水分的摄入量,因为自己体内和胎儿都需要大量水分,摄入的水分越多,反而越能帮助你排出体内的水分。而孕34周,羊水也可能发生变化,羊水量过多或者过少都属于异常情况,会对胎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导致胎儿早产。
还可能出现其他不适症状
孕晚期34周的时候,胎儿头部下降并入盆,宫高约34cm,子宫底在脐上约14cm处。由于胎儿下降,妈妈会觉得呼吸顺畅了很多,食欲也增加了不少,但有些妈妈会觉得腹部、膀胱有明显的压迫感,这也是正常的。腿部的负担变得非常重,常常出现痉挛和疼痛,有时还会感到腹部抽痛,一阵阵紧缩。
而随着腹部的膨大,消化功能继续减退,更加容易引起便秘,孕妈妈一定要注意饮食的调整。现在你可能会发现脚、脸、手肿得更明显,脚踝部肿得老高,如果手或脸突然严重肿胀,一定要去看医生。
孕34周除了要注意以上三个方面之外,还需要再次复查肝肾功能等,警惕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发生(尤其南方孕妇好发)。而孕34周的孕妈妈还要开始面对分娩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增加对分娩知识(包括临产的症状、分娩方式指导、分娩镇痛等)的了解,因此,孕34周是个坎这句话不假。
孕34周注意事项
在所有产检中,孕34周这个时间一直被产科医生视为“重中之重”,这时起医生会格外关注胎儿的位置,因为胎位直接关系到准妈妈是否能正常分娩。而孕妈妈这时也要多加注意,才能度过这个危险期,这里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孕34周的注意事项:
1、避免自行矫正胎位不正
孕34周后,臀位转为头位的机会大大减少,采取膝胸卧位法慢慢调转胎位,对胎儿没有什么影响。但如果有脐带绕颈的情况,对转胎位会有些不利,可能会使脐带绕颈圈数增加,也可能会使脐带绕颈消失。因此,如果这个时期胎位还是不正,不要自行矫正,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防止肠道便秘
这一周孕妈妈可能会有便秘的问题,记得要多吃玉米、蔬菜水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这有助于肠道排便。一些有补益作用的膳食也可以开始吃一些了,以利于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分娩活动中的热量消耗。
3、别做剧烈运动
怀孕最后两个月不适宜参加剧烈运动,尤其是那些有过流产史的妈妈就更应该注意了。这一时期,孕妈妈可以散散步,打打太极拳,做做广播操。
4、要保证足够的休息
到了这个月,准妈妈不可避免地会有疲劳感,有时甚至会觉得一整天都很疲倦。所以准妈妈要保持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不要等到感觉疲倦了才想到去休息。
5、注意胎动
一般来说,越到孕后期,胎动越不剧烈,因为随着胎儿的长大,能在子宫内的活动范围就更加受到限制。通常孕34周胎动每小时在3—5次,如果胎动过于频繁,有可能是受到惊吓。另外,脐带绕颈或缺氧也会导致孕晚期胎动频繁。在不能确定是否正常的情况下,比较好去医院检查。
6、注意营养补充
孕晚期,更要注意维生素AD的摄入,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与胎儿的体格和智力发育息息相关,而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是胎宝宝肺部发育成熟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胎儿的肺部发育成熟以便可以适应出生后的呼吸,因此对宝宝出生后的健康至关重要。
7、保持好心情
这时孕妈妈身体上的负担带来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情绪难免浮躁。可以放声唱歌,用歌声平复心中的焦虑,这种方法也能够培养宝宝乐观的心性。
在孕34周,有些初产妇的腹部,脐周围可能会出现发痒的红斑或条纹,以后扩散至大腿和肢体末端,这种情况叫做妊娠瘙痒性荨麻疹及斑块,这与腹部过度膨胀(胎儿体重增长过快或多胎妊娠)触发皮肤发生改变可能有关,虽然对你身体不会带来伤害,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应该让医生做一下诊断。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