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米酒和普通米酒的区别?月子米酒是什么酒?用一般瓦斯炉煮米酒时,酒气挥发的过程千万要注意不要让火整个烧起来了;米酒水一次可多煮一些,料理的时候也需用到。
月子米酒和普通米酒的区别
定义不同
月子米酒水:米酒水,又称月子米酒,顾名思义,就是米酒经过高温蒸发,将其酒精成分蒸发掉,剩下的米酒液。
米酒:米酒,又叫酒酿,甜酒。旧时叫“醴”。用糯米酿制,是中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传统的特产酒。
酒精含量不同
月子米酒水:已经被蒸发掉酒精的酒水。在台湾传统中,坐月子是要用米酒来料理食物的,只是用全酒来做,也就是不挥发酒精直接做,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直到1988年,台湾女中医师(同时也是西医博士)的庄淑旗老师,通过自身多年积累的经验提出用三瓶米酒煮成一瓶米酒的方式来代替普通水来料理食物(为了更安全,因为个他人会对酒精过敏),他称之为米酒水,也就是现在大家宣传的月子米酒水,大家也把这种餐叫半酒餐,就是酒是挥发过酒精的。
普通米酒:有酒精,但度数普遍不高。米酒的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其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极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用优质糙糯米酿酒,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米酒已成为农家日常饮用的饮料。现代米酒多采用工厂化生产。
原料不同
月子米酒水:米酒水的原料为米酒。米酒,酒酿又名醪糟,古人叫“醴”。是南方常见的传统地方风味小吃。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月子餐所用的米酒以台湾出产的为佳,糯米酒为上。
普通米酒:米酒的原料为江米或糯米。
制作不同
月子米酒水
米酒水的煮法很简单,只要把握三比一的原则即可,也就是将三瓶米酒煮成一瓶的量。
米酒1800cc(即3瓶米酒)
1.先量出500cc的米酒水,倒入锅中,再用竹筷或干净的木条量出一个刻度并做上记号。
2.将剩余的米酒全部加入锅中,大火不加盖,将米酒煮滚。
3.转中火,继续煮至先前量出刻度的位置。
4.熄火,放入热水瓶中保温备用。
月子米酒是什么酒
客家月子酒富含人体必须的18种氨基酸、14种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6种维生素和丰富的葡萄糖,营养价值非常高,有“液体蛋糕”的美称!家家户户客家女人生孩子后坐月子都必然坐月子酒鸡天天吃,对产后气血大耗恢复元气,避免产后身体气血两虚,出现头晕、乏力、眼花、出虚汗及恶露不下或下之甚少等非常独特的功效,同时催奶增乳的效果也非常显著。
因此,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客家娘酒,客家人对客家娘酒的感情非笔墨能形容。客家娘酒又名为黄酒、喜酒、月子酒、女人酒、米酒等。采用糯米和百年深井水为主要原料,通过发酵、压榨、澄清、多年窖藏而成,酒色红褐透明,其味香芬甜美,色泽温赤,酒精度较低口感清醇,富含氨基酸等物质,能帮助血液循环,适合健身养颜之道,是滋补健身的佳品,具有养血养颜、健脾胃、治疗虚损、舒筋活血的功效,对脚痛、关节炎、胃病等有很好的疗效。
客家娘酒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饮料酒。经现代科学分析,优质娘酒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7种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且酒中的营养物质多以低分子的糖类和以肽、氨基酸的浸出物状态存在,极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在白酒、葡萄洒、啤酒、娘酒这些常见的酒类中,娘酒的营养价值是比较高的,娘酒不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还含有多种的有机酸、酯类物质及矿质元素,完全具备了“含有多种氨基酸,发热量高,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这三项认定营养食品的必要条件,被形象地誉为“液体蛋糕”。
客家娘酒适于孩子老少各类人群饮用,其饮法多种多样,冬天宜热饮,放在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热后饮用,这样更能享受到黄酒的醇香,驱寒暖身的效果也更佳,夏天宜冷饮,即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倒入杯中饮用或冰镇后饮用,也可以在玻璃杯中放些冰块注入黄酒再加入适量果汁,汽水等饮用,感觉清凉爽口,酒香悠悠。在烹制荤菜时,用作料酒,效果比市面上免费的料酒好百倍,特别是羊肉、鱼鲜时加入少许,不仅可以去腥还能让食物具有鲜美的风味。
客家人还喜欢用娘酒做娘酒鸡滋补身体,也是客家女人坐月子用来恢复元气、滋补身体、催奶的最佳食品。酒鸡气味甘醇,且具温中驱寒,养血美颜、强身健体的特殊功效。客家娘酒也是客家女人养颜美容的最佳饮品!客家女人正是因为经常饮用客家娘酒,常年在山区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都能保持健壮的体魄、俊俏的容颜,而且长寿! 尤其对妇女产后恢复元气、养颜、补血等有特殊效功能。女人坐月子、月经后用黄酒配鸡肉、猪肉、蛋、鱼进补,有养颜润泽,养血补气之功,能使产后的产妇舒筋活血、驱湿散淤、养颜健身、恢复元气。
我们老人常常说坐月子不能吃这个,不能喝那个,不能吹风,更不能喝酒,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做月子的时候也可以喝一点儿月子米酒,因为月子米酒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氨基酸,还有很多的微量元素。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