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盐多的危害?磨牙饼干多大才能吃盐?餐馆做饭常使用较多的食盐、味精等调味,应尽量避免在外用餐。
吃盐多的危害
盐吃多了最主要的危害是血压升高和周身水肿。日常盐作为调味品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与其口味相关,而且与盐的主要成分有关。食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离子和氯离子都是人体正常活动必不可少的电解质,对于保持人体电解质平衡、维持神经系统活动有重要作用,但是盐摄入量过多的话也是有危害的,首先由于钠摄入量多,会引起电解质失衡,血管内和周围组织之间形成压差,出现周围组织水肿的情况,另外,氯化钠摄入量多会刺激机体血压升高,引起头晕等不适感。所以日常盐分的摄入量应当保持在6g/日以下。
正常人每天摄入的食盐应该在2克以上,根据《中国膳食指南(2024)》给出的建议,每人每日食盐应不超过6克(2g<盐<6g)。可以因季节不同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夏天,流汗较多,就会导致钠盐的丢失,就需要适当的补充钠盐。
钠多了之后,人体对水的需求增大,这些水分存在于血液中,导致全身血液循环量增加,血管由此受到强大的压力,血压攀升。此外,体内钠离子增加时,血管外周阻力也会增加,导致血压上升。可以说,长期高血压造成的损害,没有一个器官能逃得掉。像心脏、肾脏与血管功能关系最密切的器官,往往最容易受到损害。因为长期高盐饮食会造成胃黏细胞与外界较高的渗透压,可导致胃黏膜直接损伤,发生广泛性的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理改变,增加胃黏膜细胞发生癌变的风险;摄入过量盐分还会使胃酸分泌减少,从而抑止前列腺素e的合成,降低胃黏膜的防卫能力,因而增加胃部病变及发生胃癌的风险。
1、易患高血压,盐可增加血液容量,增加血压。且盐可直接破坏血管壁,加速动脉硬化。
2、易患胃病包括胃癌。因为盐过高可促进胃酸分泌,破坏胃粘膜。高盐是导致胃癌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常去饭店吃饭的人胃癌的比例也较高。
3、增加骨质疏松发病率。盐可促进钙流失,导致骨质疏松。所以少盐等于补钙。
4、皮肤衰老。盐可促进皮肤细胞脱水,加速细胞老化。
磨牙饼干多大才能吃盐
孩子6个月开始吃辅食就可以吃盐了!
宝宝出生后1岁内比较好不要另外加盐,并不是说这个阶段的孩子不需要盐,而是说母乳或牛奶中含有天然盐分,吃入这些天然盐分即已足够了。食盐中的钠离子要靠肾脏来代谢,而此时的孩子肾脏功能尚差,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都不及成人,肾小管排泄与再吸收功能也未发育完善,多吃咸食必然增加肾脏负担,影响其正常发育。
1岁之内,婴儿每天需要的钠不到400mg(相当于1g食盐),不需要添加其它调味料(包括耗油、酱油、醋、味精、鸡精等),只建议给宝宝吃原味食物。宝宝从母乳/配方奶、辅食中摄取的钠完全能满足身体的需要。所以一岁前的宝宝完全不需要额外吃盐。1-3岁的儿童,每天需要700mg钠(相当于1.8g食盐)。我们要知道在日常饮食中不光是食盐中有钠,一天中吃进的主食、奶制品、鱼肉禽蛋、蔬菜水果中都含有钠元素,已经包含了宝宝所需要的足够的钠,所以三岁以下的孩子已经也不需要额外加盐了。做饭的时候,不光是盐要少放,酱油、鸡精、蚝油、酱料都要少放,因为这些调味料中实际上含有大量的盐分。儿童酱油只是一个商业噱头,我们看看包装说明书上就可以看到其钠的成分仍旧很高。
有关专家建议,宝宝在3岁之前尽量不要吃太多的盐,如果宝宝不超过6个月,完全没有必要额外给宝宝添加食盐,因为母乳和辅食当中含有的钠,完全可以满足宝宝的身体所需,这个阶段的宝宝每日食盐量在0.4克,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你家的宝宝在6个月到1岁之间,也没有必要刻意给他添加食盐,这时孩子每天需要的食盐量在0.9克;如果你家的宝宝在1-3岁之间,这段时间宝宝的身体发育逐渐完善了,可以吃少量的盐,但是每日食盐量不要超过1.8克,不然会给宝宝的身体增加负担。
如果宝宝食盐量比较大,会造成口腔唾液分泌减少,溶菌酶也会减少,这个时候各种细菌就会在呼吸道活跃起来,影响宝宝的口腔健康。这时宝宝可能会出现一些列的口腔疾病,比如口气会比较重,呼吸道发炎等等,危害宝宝的健康。六个月以后就能够正常的吃辅食了,就可以喂盐。可以少放盐,但不要多加,味蕾发育是,容易对自出生时吃的类乳形成依赖,尤其是母乳。辅食可以慢慢添加。宝宝生长发育是有个过程的,八个半月我们要求能坐,但不要求宝宝要站立。有点操之过急。我们要求6月添加辅食,可以适当补充盐。但不刻意去加盐。现在大部分都是建议到一岁左右才开始吃盐,有部分人认为六个月以后可以适当的少吃一点点。现在站的时间比较短,跟吃盐的关系应该不是特别大。
制作磨牙饼干尽量不要添加调味品,尤其是像盐一类的调味品是肯定不可以添加的,因为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是不能够添加调味品的,这样的话会损害孩子的口腔粘膜。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咀嚼,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医生建议我们不要再给孩子添加调味品了。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