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网手机端

手机扫一扫

试管婴儿试管婴儿百科正文

长效短方案是怎么促排

2024-08-04 06:42:11试管百科
107

试管长效长方案的步骤,长效长方案和短方案的区别

长效短方案是怎么促排

一、试管长效长方案的步骤:

1、月经第2天检查性激素六项、阴道B超以及AMH,先看看患者激素水平、基础卵泡与卵巢功能;

2、月经第一9天复查激素四项(E2、P、FSH、LH)及阴道B超,看看期间有无排卵,如果监测到患者已经排卵就可以打一针降调针,若没有排卵,则需要过几天再复查激素四项(E2、P、FSH、LH)及阴道B超,直至排卵后再打降调针;

3、打完降调针后第一4天复查激素六项、阴道B超,检查一切正常当天打促排卵针,促排卵针一般需要打10-12天,具体时间因人而异;

4、促排第5天先到医院做激素六项、阴道B超检查,监测促排的情况,医生根据患者当天的检查报告调整药量后再进行当天的促排。第5天复查之后,大部分患者会在当天增加一支抑止排卵的药,防止卵泡自动提前排卵,但具体是否增加此药要由医生决定;

5、促排第8天复查激素六项、阴道B超,监测促排的情况,同样医生根据患者当天的检查报告调整药量后再进行当天的促排;

6、如果患者对促排药物敏感,卵泡生长比较快,促排第9天与第一0天都要复查激素六项与阴道B超,随时监测卵泡的发育情况,卵泡长得慢的患者第一0、11天或者第一2、13天复查。(促排期间大约共检查5),特殊情况除外;

7、最后一天复查后打促排针,晚上9点到11点打夜针,具体时间由医生定,打完夜针36小时内必须促排卵,34小时促排卵最佳(夜针一般由生殖中心的护士帮忙打)。

二、长效长方案和短方案的区别

1、适用人群不同。

长方案适合年龄小、卵巢功能好的患者;短方案适合年龄大、卵巢功能差的患者;

2、时间长短上的区别。

长方案时间虽然较长一些,不过促排卵效果、卵巢反应都比较好;长方案是在前次月经的第21天开始使用GnRHa,28天左右血激素值达标,然后开始使用促排卵药,时间大约10天左右,卵泡成熟后注射HCG,36小时之后促排卵;3-5天后进行胚胎移植,同时支持黄体功能,移植后14天左右可到医院抽血检查是否怀孕。

整个过程下来通常在45天左右;当然,由于个人体质不同,时间也会有所偏差。

短方案适合年龄大、卵巢功能差的患者,因为卵巢功能较差,如果选择长方案的话,会担心无法将卵泡促起,所以短方案会作为长方案的一种后备方案使用,短方案在月经开始的第二天便可以开始进行,根据医生的建议开始使用促排用药,通常在第一0天左右,卵泡生长至直径17-18mm,方可在36小时后进行促排卵。

扩展资料:

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最初由英国产科医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和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合作研究成功,该技术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轰动。

1978年7月25日,全球首位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

2011年11月27日,上海首例“第三代试管婴儿”诞生;

12月,广州一富商借助试管婴儿技术孕出八胞胎。

1。严重输卵管疾病,如患盆腔炎导致输卵管堵塞、积水;或输卵管结核而子宫内膜正常;或异位妊娠术后输卵管堵塞。

2。子宫内膜异位症。

3。免疫性不孕症,男方精液或女方宫颈粘液内存在抗**抗体者。

4。男性因素,即少精症、弱精症、畸精症。

5。原因不明性不孕症。

6。其它原因的不孕治疗无效者。

7。有遗传性疾病需要做移植前诊断者。

8。其它:如卵泡不破裂综合症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科-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长方案和短方案是什么?

什么是长方案?

长方案是“试管婴儿”促排卵的经典降调节方案,用药时间较长,平均在20天以上,所以被称为长方案。这个方案缘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的“垂体降调节”技术,也就是通过外源性的GnRH-a(激动剂)人为阻断控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生理周期,再利用外源性的促性腺激素使得多卵泡发育,从而达到人工控制获得多枚**的机会,以利于成功完成试管婴儿治疗。

简而言之,长方案是一个完全药物控制的周期,其特点是可控性高,**早排风险低,大小相对均匀,体内激素水平稳定,获得的**数目较多(平均10~15枚),得到可利用胚胎多。不足之处在于用药时间较长,费用相对较高,卵巢过度刺激风险大,治疗的舒适度下降。

什么是短方案?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试管婴儿”之父爱德华兹就提出了回归自然的促排卵理念,呼吁减少用药,减少药物的刺激,减少“试管婴儿”治疗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及成熟,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治疗的舒适性及安全性,追求更“自然”、“友好”的助孕方式。

临床上短方案多指拮抗剂方案。短方案没有降调节阶段,直接开始用促排卵药物。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