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网手机端

手机扫一扫

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文章正文

52岁做试管的成功案例,孩子啼哭的那一刻孕妈哭了!

2024-04-13 05:04:34试管知识
78

试管婴儿成功率与年龄息息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试管的成功率也会有所下降,但是也并非全部取决于年龄,女性的子宫、卵巢条件以及有没有其他的疾病或隐性疾病等都是会直接影响到试管婴儿的成功率的,女性高龄后卵巢功能会越来越差,能促排出来的卵也是较少,因此若高龄女性有试管打算,可以先到医院进行有关检查

52岁做试管的成功案例,孩子啼哭的那一刻孕妈哭了!

52岁做试管的成功案例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龄女性加入到生二胎、生三胎的队列,也有不少失独夫妻家庭在这个年龄段想要再生一个孩子,但超过45岁以后,试管的成功率大幅下降,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大部分都患有一些基础疾病,这也影响着试管的成功率,但52岁也有试管成功的案例:

来自河南52岁的刘女士,做了两次试管婴儿成功生下生宝宝,其背后包含着艰辛,之所以刘女士和丈夫在52岁的高龄还选择试管,是因为家里仅有的儿子因救人丧生,后来商量讨论了许久,决定去做试管婴儿,也是这一对生宝宝的出生,才让这个饱受失独之痛的家庭有了重新生活的希望。由于年龄的原因,刘女士和丈夫刚到医院时,医生并不建议做试管,但强烈要求下,开始了第一个试管周期,结果不出所料,第一次试管便失败了,后来听医生建议,选择试管助孕,费用上面也花费了几十万元,不过最终的结果是顺利怀上了生宝宝,这主要得益于优质的胚胎,并且幸运的也是刘女士身体各方面还不错,否则做试管也很难怀上孩子。

52岁能否做试管还要取决于女性的身体条件,如子宫环境,卵巢储备功能,是否有可用的卵子等,而52岁如果是绝经了的话,自然是不能怀孕的,只有考虑试管助孕,但如果没有绝经,其身体机能允许怀孕,这时就可以做自卵试管,但52岁女性做试管的成功率也比较低。

52岁试管助孕成功率

52岁可以通过助孕做试管的,当卵子不可用时,但自己的子宫是允许受孕的情况下,这时就可以借助免费帮助的人的卵子和丈夫的精子结合,配成胚胎后,再植入到需受孕者的宫腔内,这便叫做试管助孕婴儿,成功率高达30%,不过试管助孕有相应的条件,只有通过检查后,符合条件才可以进行

但是52岁如果做试管助孕是存在一定的弊端,抛开成功率和自己能否做的问题,那么卵细胞资源的时间等待往往需要1-2年,显然这个时间对已经52岁的女性来讲是不友好的,毕竟再过几年可能自己的身体情况就无法受孕了,此时做试管显然也不能实现怀孕的目的。

过来人经验分享

52岁做试管并不容易,因为很可能会面临连续的失败,比较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的衰退,随着更年期症状的出现女性开始走向衰老,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下面分享一些过来人的经验,仅供参考:

随着女性的年龄增长,那么卵巢储备功能和身体机能就会下降,而且卵子质量也会变成差,当年龄在52岁的时候,那么卵子不能用的情况就站大多数,这时只要子宫条件允许,那么做试管助孕便可以使其怀孕。

青涩海风

试管婴儿并不是想做就做,或有钱就能做,尤其对于52岁的大龄女性来说,做试管婴儿是一场从身体到心理、从体力到耐力、从金钱到亲情的很好考验,从开始进周到宝宝出生都是一场拼上性命的冒险。不过这个年龄段能否做试管,也需要经过检查后才能知晓。

樱花

52岁做试管婴儿成功怀孕的案例虽然有,但并不是很多,而且52岁的年龄还能否做试管,也需要通过各方面的检查来评估身体条件,当能进行试管的试管,最最重要的便是提高身体机能,这样才能帮助助孕,不过52岁做试管也要放松心态,毕竟失败几次都是常态。

等风来

高龄女性做试管需要三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并且还需要提前调理身体,检查好身体,做到戒烟、戒酒,同时由于高龄女性试管成功率不高,所需费用也不固定,第一代的话费用大概在3万元左右,如果第二代的话,预算的金额可能在4万元,而如果想要做第三代试管,那么需要10万元以上。

高龄试管成功案例汇总

试管婴儿是一种助孕方式,可以帮助不孕不育夫妇怀上自己的孩子,该技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现目前已有一代、二代以及三代试管,不同试管技术针对不同人群,而试管的成功率虽然与患者年龄息息相关,但并不代表高龄女性做试管就一定不能成功,事实上依然有不少高龄女性通过自身坚持成功有了孩子,以下汇总了35到60岁女性做试管的成功案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35岁36岁37岁38岁
39岁40岁41岁42岁
43岁44岁45岁46岁
47岁48岁49岁50岁
51岁52岁53岁54岁
55岁56岁57岁58岁
59岁60岁

高龄是指年龄大于35岁,高龄女性做试管面临的难点是卵泡发育成熟困难,卵泡数量比较少,卵泡质量比较差等,无论是试管婴儿技术还是自然妊娠,年龄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虽说高龄女性总体试管成功率比年轻人低,但依然有不少妈妈在极高的年龄,如愿有了自己的宝贝。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