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率看胎儿优劣?怀孕多久可以感受心跳?在心思情感精力方面应该认识到,身体安康要素重要,但心思安康不行无视,尤其是短时间内发作的心思难题,如遭到较重的精力影响,心情欠安,郁闷,夫妻间不好等等,在这种不安康的心思状况下,不该怀孕。一定要待心思难题解决之后,心情愉快、家庭和睦的状况下再思考优生优育。
胎心率看胎儿优劣
很多妈小编网友听说胎心率能看胎儿优劣,这说法靠谱吗,事实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妈小编网友问:胎心率看胎儿优劣在我们那边比较流行,一般医生一听,就能准确的说出来是男是女。因为宝宝宝的心率比宝宝宝慢,一般心率在产检5次以上都是140次/分左右特别是140/分以下的一般是孩子,在150次/分左右,特别是150次/分以上的女孩占据大多数。
事实真相:
如果宝宝宝在听胎心的时候正好进入睡眠状态,胎心率便会比她在正常状态低一些,而有时候男胎儿在医生测胎心时正好在妈妈的腹部里运动,因此胎心率会比他在正常状态高,甚至超过145次/分,所以,单纯拼听胎心来辨孩子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胎心就是胎宝宝的心跳,预示宝宝成活的重要标志。不少孕妈会很关心自己的宝宝心跳究竟是否存在异常?
若胎心率持续10分钟以上都;120/分;160分,表明胎心率是异常的。如果;120次/分或;160次/分时,可间隔10-20分重复听1次,如果还不正常,提示胎儿宫内缺氧,若胎心率在异常范围并伴有胎心律不规则,提示胎儿缺氧更严重。
胎心异常多数情况下是代表胎儿在宫内有缺氧,胎心异常的程度越严重,常意味胎儿缺氧也越重,但并非所有的胎心异常都是缺氧引起,除上述情况之外,孕妇本身的情况也影响胎心的变化,如孕妇发烧,胎心常常会超过160次/分,孕妇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她本身的心率很快,胎儿的心率也常常超过160次/分,如果孕妇服用某些药物,如早产保胎时服用的舒喘宁,或用阿托平,都可引起母儿心率加快。
优生优育的最佳受孕时间的确定方法有:
1.夫妻双方的心理状态良好,特别是精神舒畅,无任何忧愁干扰时。双方身体无任何疾病时,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应停用二个月后再受孕。受孕前三个月,男性女性双方比较好忌烟酒,营养状态良好。
2.选择受孕季节,一年之中以七、八月份怀孕,四、五月份生产为好。受孕前一个月内,同房次数不宜过频,比较好按女方排卵期一次能成功。双方都有强烈的性需求时。
3.同房时间宜选择早晨起床前,而不要在晚上入睡前,因为晚上都比较疲劳,而早晨经过休息,精力充沛。且早晨女性易测排卵期,男性激素水平高。
4.要赶上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受孕期间不看恐怖影视,多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走走。
按人体生理钟推算出智力、体力和情绪都在最佳状态时,此办法应以女方为主,想孩子都处于最佳状态是不易的。所以,妈小编百科提醒,在确定了优生优育的最佳受孕时间后,在调整好夫妻双方的心态,乐观开朗乃为上选。
优生优育的受孕时期也需挑选好,应该避开盛夏或隆冬时节临产。那时孕妇及新生儿易频频患病,整个孕期是280天,个人算一算就会避开这二个时节了。
怀孕多久可以感受心跳
听到看到有妈小编网友问用听诊器能不能听到胎心的问题,下面由妈小编告诉你吧!
其实,孕8周左右就能听到胎心,但这时候胎心音很轻,要用多普勒胎心仪才能听到。用听诊器在17-18周左右才可以听到胎心,若非专业医护人员,可能需要把听诊器贴在肚皮上仔细探查才有极小的可能会听到哦。所以,不主张准妈妈在家里用听诊器来听宝宝的心跳,以免听不清宝宝的心跳,不能及时判断宝宝的健康状况,可以选择专业的胎心仪来在家操作。
有些孕妈由于时间有限或者其它原因,希望能够在家听宝宝的心跳。下面妈小编小编就告诉你在家怎样用胎心仪测宝宝的心跳吧!
1、胎心仪使用前准备
孕周:自己在家听宝宝的心跳的话,建议孕16周以后
时间:听胎心时间比较好是早中晚餐后的30-60分钟内
环境:周围没有电磁或辐射等干扰
辅助:耦合剂
2、采用平躺的姿势
准妈妈们请找一个较舒适,安静无干扰的环境平躺,头部微微垫高一点,双腿伸直,心情放松,尽管您很期待也不要激动 。同时,平躺时胎心位置会更贴近孕妇腹壁,与探头距离也较接近,胎心音更容易听到。
3、涂抹耦合剂
4、寻找胎心位
初次使用之前,将胎心仪的电池盖打开,装入电池。 可插入耳机到主机的耳机插孔,或直接收听。
将探头紧贴腹壁,要稍微用一点柔力,不能只轻轻地踮着肚皮,这样防止探头和肚皮间存有空气造成噪音,并使信号接收更好。找胎心位置,最简单是参考在医院做胎心检查时医生放置探头的位置就是胎心位置,必能听到清脆的"噗""噗""噗"······的胎儿心跳声音。一般每次听1-2分钟,计算1分钟胎儿的心跳次数,120-160跳/分钟为正常范围。 ...
腹部里面的宝宝对于我们的妈妈们来说真的就是一块肉,她们非常想要对腹部里面的宝宝进行一个接触,也想要听到腹部里面的宝宝的一些心跳声音,因为,那个心跳的感受,对于妈妈们来说,就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感受。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