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网手机端

手机扫一扫

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文章正文

移植前打促绒性素的作用

2024-10-21 13:21:36试管知识
68

促绒性素俗称hcg是人体胎盘滋养细胞分泌的重要激素之一,该激素的本质是一种糖蛋白,在女性没有怀孕前血液中的浓度很低,而女性怀孕之后促绒性素会迅速分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促绒性素在血液中、尿液中的浓度来判断女性是否怀孕。

移植前打促绒性素的作用

促绒性素在试管婴儿中的应用比较常见,其主要作用可以维持黄体功能,促使患者合成孕激素;此外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提升胚胎着床率;最后还能使卵泡发育,从而保证卵子的质量和数量。总之在试管婴儿移植前促绒性素的作用不容小觑,但是究竟什么时候打促绒性素却是影响试管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药品信息
药品名称
绒促性素
药品全称
注射用绒促性素(hcg)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丙酮或乙醚中不溶
作用功效
治疗无排卵性不育症、黄体功能不足、功能性子宫出血、隐睾症、男性性机能减退症、先兆流产或习惯性流产
使用方法
注射用药
英文名称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用途分类
促性腺激素药
药品类型
促性腺激素药
禁忌人群
垂体增生或肿瘤、血栓性静脉炎、诊断未明的阴道流血、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或卵巢肿大等
不良反应
伴轻度胃胀、胃痛、盆腔痛,一般可在2-3周内消退,少见者为严重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移植前打促绒性素的作用

促绒性素不仅应用于验孕中,在试管婴儿治疗中促绒性素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试管患者移植前使用促绒性素的一些用处:

  • 1、促绒性素与黄体分泌的促黄体激素作用相似,注射该激素可以促进和维持黄体功能的稳定,还能促使黄体合成孕激素,从而使试管患者体内激素处于水平状态,有助于试管移植;
  • 2、促绒性素的注射还能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和敏感性,使子宫壁变得更加柔软,还能抑止宫缩,为胚胎创造良好的着床条件,促使胎儿的生长和发育;
  • 3、促绒性素还能促进卵泡中的卵子母细胞发育成熟,使医生促排卵过程中获得质量又多又好的卵子,增加优质胚胎的数量,提升试管婴儿的成功率。

总的来说,促绒性素在试管婴儿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大多数患者都需要在试管移植前注射促绒性素,该激素主要针对排卵障碍、卵泡发育不良导致的不孕不育症,患者在试管治疗期间使用促绒性素的主要作用就是诱导排卵。

移植前多久打促绒性素有用

在试管婴儿移植前打促绒性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促排方案中需要打促绒性素,二是促排卵前打促绒性素俗称“打夜针”。这两种情况打促绒性素的时间是不同的,功效作用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促排卵前打促绒性素的时间主要根据患者卵泡发育的情况而定,如果卵泡监测时B超显示卵巢中有1-2个卵泡直径≥18mm、2-3个卵泡直径≥17mm时,就可以打促绒性素了,打针时间一般被安排在晚上,且打针之后34-36小时左右就需要促排卵,这样才能获得质量更多更好的卵子。

另外在自然周期方案中也需要打促绒性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促绒性素注射的时间和用法用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自然周期患者需要连续注射14天的促绒性素,计量在5000~10000U之间。当尿液中雌激素的量在100~200μg时,注射绒促性素5000~10000U;如果尿液中雌激素的量超过200μg时,就应该停止促绒激素的注射。

移植前打促绒性素的经验分享

促绒性素在试管婴儿治疗期间的作用比较显著,因此很多在移植前都会打促绒性素,下面是一些患者移植前打促绒性素的经验,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往事如烟促绒性素是可以打在屁股上的,我打夜针的时候医生就是给我的屁股注射的促绒性素,此外促绒性素还可以打在腹部、上臂三角肌下缘等部位。说好的幸福打促绒性素的时间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我记得医生给我说打这个针之前,要连续监测卵泡的情况,通过卵泡发育的程度再决定打针时间。天蓝蓝建议大家打促绒性素的时间集中在晚上,因为促绒性素打了之后需要在36小时之内促排卵,如果白天打针,促排卵时间可能并不合适。

胚胎移植前用药攻略

每个女性在试管婴儿胚胎移植前会使用到不少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补佳乐、地屈孕酮片、雌二醇、阿托西班、地塞米松、优思明以及达菲林等等,而每种药物在移植前使用的作用都不尽相同,为了让人们搞清楚移植前用各类药物的目的,全民健康网为大家进行详细的科普,点击下列对应药品前往。

阿司匹林补佳乐地屈孕酮片雌二醇降调
黄体酮hcg肝素贝依阿托西班
间苯三酚绒促性素免疫球蛋白金凤丸强的松
花胶达芙通地塞米松中药妈富隆
泼尼松优思明瑞白达菲林闭经
达必佳速碧林长效针曲普瑞林依保

胚胎移植前的女性无论使用哪一种药物,都需要在生殖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千万不可盲目服用,用法用量错误很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副作用,情况严重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试管婴儿周期,因此移植前的姐妹们按医嘱服用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