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网手机端

手机扫一扫

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文章正文

试管婴儿怀孕前到底需不需要做宫腔镜的检查?15万多已足够!

2024-09-15 17:29:28试管知识
58

宫腔镜技术本身是对于女性子宫腔内的疾病进行详细诊断和治疗的一种非常先进的治疗方法,宫腔镜可以非常清晰地观察到女性宫腔内的各种改变,而且可以非常明确的作出诊断。相信大家对于这些还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在试管婴儿怀孕前到底需不需要做这种宫腔镜的检查?试管婴儿本身已经是一种治疗方法了,到底有没有必要进行宫腔镜检查呢,一起看看下面我们关于这方面的介绍吧。

试管婴儿怀孕前到底需不需要做宫腔镜的检查?15万多已足够!

子宫相当于胎儿居住的宫殿,所以才会叫做子宫,而子宫腔恰好就相当于是胎儿孕育的一个堡垒。宫腔的状态会非常直接的影响到试管婴儿怀孕的最终结局。是否要做宫腔镜呢?

有的进行试管婴儿治疗的患者,每次移植的都是非常优质胚胎移植,而且子宫内膜的形态结构也是正常的,健康的,可最终结果就总是反复移植都无法成功。这类患者很多通过宫腔镜检查之后发现了问题,比如有些人存在异常的窦道,这种异常的窦道在移植的时候胚胎非常容易进入到窦道,因此,才会反复失败。一旦明确了宫腔的这种异常的结构,优化移植的策略,患者通常是可以顺利受孕分娩的。

还有一些患者,通过监测排卵并且指导同房、多次进行人工授精的治疗都未能怀孕,在之后的B超检查当中,发现了子宫某段存在有少许的强回声,这种情况在行宫腔镜检查以后会发现,子宫腔里面留有之前剖宫产留下的缝线等异物,后来经过宫腔镜进行必要的清除后,患者自然怀孕并生子。

以上这两种情况都是通过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宫腔镜的检查,发现了患者宫腔当中影响怀孕的重大隐患。通过这些例子让我们能够对宫腔镜检查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宫腔镜检查在国际上被认为是诊断宫腔疾病的“金标准”,宫腔镜检查对于不孕症的诊断还有试管婴儿怀孕技术当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越来越令人瞩目。不过,进行试管婴儿治疗患者通常情况下以输卵管方面的病因为主,而排卵障碍、或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一些男方的病因当然也占有了一定的比例,同时合并明确宫腔方面的问题的情况其实并不能算多见。因此不少患者她们的潜意识里会觉得自己可能其他方面存在问题,而子宫方面是正常的,于是会想当然的认为进行宫腔镜检查可能是非常没有必要的;而且还有一些患者,觉得自己做过多次阴道B超检查了,检查结果从来都没有显示过存在子宫方面的异常情况,如果是这样的话还去进行宫腔镜检查纯粹属于是耽误时间。不过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宫腔镜跟阴道B超二者相比较的话,虽然在子宫内膜增生、以及子宫内膜息肉、或者是子宫粘膜下的肌瘤的诊断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不过在子宫的形态异常、宫腔粘连、以及非特异性子宫内膜炎的问题的诊断上,这二者之间却有着显著性的差异。我们应该都知道吧,辅助生殖技术当中能否获得成功的妊娠,受到的因素其实是很多的。比如:年龄因素、内分泌的水平、超促排方案、以及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等等多方面的因素。最关键的因素则在于胚胎的质量还有就是女性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在进行试管婴儿治疗的周期当中,多数的患者都是能够得到优质的胚胎的,不过获得妊娠的几率却并不令人满意,这其中的原因虽然没有完全明了,不过宫腔内存在的隐匿性的微小病变对于宫腔内大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宫腔镜检查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到宫腔内部的情况。也有相关的文献报道对于1000例进行试管婴儿的患者,预先进行了常规的宫腔镜检查,结果显示:宫腔正常的情况大约占到62%左右;而子宫内膜息肉的情况约占32%左右;粘膜下的肌瘤的情况大约占到3%;宫腔粘连则占到了3%左右的比例;既往曾经有过试管婴儿失败治疗的患者通过进行宫腔镜方面的检查,结果提示:子宫内膜异常的情况大约占到84.21%左右(对照组为48.89%);这其中主要包括:宫腔粘连约占36.84%左右;不规则增生占到28.95%左右;而子宫内膜息肉的情况则占到13.16%。可想而知,对于进行试管婴儿治疗的患者来说,那个来之不易的非常珍贵的胚胎,如果是移植到了充满问题的子宫内膜当中,想要成功怀孕,谈何容易啊!

综上所述,我将以下的几种情况,作为试管婴儿怀孕前宫腔镜检查的指征:

☆复发性流产

☆试管婴儿反复种植失败

☆阴道B超提示宫腔异常及子宫内膜异常

☆不明原因的不孕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排卵障碍

☆子宫输卵管造影发现宫腔充盈缺损

☆宫外孕病史

☆宫腔手术史

通过前面进行的这些分析,大家应该可以对宫腔镜检查建立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了:宫腔镜检查能够非常有效地改善女性的子宫内膜的形态,而且会更加有利于胚胎的着床。所以在进行试管婴儿治疗前,提前进行宫腔镜方面的检查,及早的发现那些潜在的宫腔内部的一些病变,这样会更加有利于我们去改善移植后的胚胎着床率,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去提高试管婴儿治疗的成功率。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