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网手机端

手机扫一扫

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文章正文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不可以直接试管婴儿,成功率没想象中高要知

2024-05-21 13:02:52试管知识
85

有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临床上有50%可能会引起不孕,如果想怀孕的话,除了需要治疗外,那么也可以选择试管婴儿技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人在做试管婴儿之前,一定做详细的检查。首先要了解子宫内膜的厚度,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人,子宫内膜往往偏薄,偏薄的子宫内膜,受精卵很难着床,因此内膜至少要达到9mm,才利于胚胎的着床。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不可以直接试管婴儿,成功率没想象中高要知

试管婴儿技术可以帮助各类不孕不育患者怀上健康的宝宝,而对于女性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那么想自然怀孕就不可实现了,因此就只能选择做试管婴儿,而对内膜异位症的情况能否直接做试管,是否又会影响到成功率,那么详细的情况,文中整理的信息就可供大家参考。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生长在子宫腔与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异位的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大多数位于盆腔脏器和壁腹膜,以卵巢、宫骶韧带最常见。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继发性痛经。内异症在组织学上虽然是良性,但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等类似恶性肿瘤的特点。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有很多种,一般治疗可以有孕激素药物或是手术治疗,特别是有怀孕打算的患者,那么就需要先进行治疗,而且做试管婴儿助孕也是比较好的选择,一般做试管对内膜异位症的情况通常会用到长方案或超长方案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不可以直接试管

并且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话,虽然能做试管,但并不能直接做试管婴儿,因为需要对病症先进行治疗,治疗达到一定程度后,那么医生才会给出试管婴儿的方案,否则直接做试管的话就会影响到排卵,不排卵就会造成没有卵子促排卵,因此就会影响到胚胎的配成,所以想做试管的话不可直接进行,需要先治疗。

内膜异位症做试管婴儿能不能成功

当然是可以成功的,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导致患者的不孕,但是通过治疗在进行试管助孕,成功率是能够达到50%以上的,如果患者年龄尚佳,那么胚胎质量也很好的话,最终做试管能成功的概率就有60%以上,但前提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情况需要先治疗,治疗的方法主要有:

药物治疗

1、口服避孕药:能降低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并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导致内膜萎缩和经量减少。目前临床上常用低剂量高效孕激素炔雌醇复合制剂,用法为每日1片,连续用6-9个月,适合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2、孕激素:单用人工合成高效孕激素,通过抑止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造成无周期性的低雌激素状态,并与内源雌激素共同作用,造成高孕激素性闭经和内膜蜕膜化形成假孕。所用剂量为避孕剂量的3-4倍,连续用6个月;

3、孕三烯酮:有抗孕激素、重度抗雌激素和抗性腺效应,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能使异位内膜萎缩、吸收。每周用药2次,每次2.5mg,月经第一天开始用药,6个月为1个疗程。

手术治疗

1、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切除或破坏所有课件的异位内膜病灶,分离粘连,恢复正常解剖结构,但保留子宫、一侧或两侧卵巢,至少保留部分卵巢组织;

2、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切除骨盆内病灶和子宫,保留至少一侧或部分卵巢。适用于症状明显、无生育要求的45岁以下患者,术后复发率约为5%;

3、根除性手术:切除子宫、双附件和盆腔内所有异位内膜病灶,适用于45岁以上的重症患者。

针对内膜异位症的情况具体要怎么治,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夺,如果不治疗直接进行试管的话,证明内膜异位症的程度不是很严重,毕竟严重的情况直接做试管也不会成功,但只要能成功正常的促排卵,也能正常的移植胚胎,那么对于做试管婴儿来讲,就没有什么影响。

不同病症对试管手术的影响

试管婴儿技术现在运用十分广泛,一代试管主要针对女性问题,二代试管能解决男性不育,三代试管能避免多种疾病遗传。虽然适应症比较广泛,但并不是每一种病症都可以直接进行试管婴儿技术治疗,为此特整理不同病症对试管的影响,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查阅。

hivhpv梅毒血友病
甲状功能异常唐氏综合征糖尿病弱精症
无精症畸形精圆头精子症巧克力囊肿
子宫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
输卵管积水输卵管通而不畅输卵管堵塞输卵管切除
盆腔粘连解脲脲支原体阳性子宫内膜厚地中海贫血
子宫内膜血流少卵巢功能免疫系统激素水平低
排卵障碍染色体异常大龄绝经多囊卵巢
结扎宫腔粘连子宫偏小没有子宫
没有月经卵泡少盆腔结核荨麻疹
鼻炎宫腔积液支气管炎牙疼
过敏体质超雄综合症马凡氏综合征红斑狼疮
ppd高血压精子顶体酶低精神病患者
精子碎片率卵巢早衰囊肿精子不液化
内膜薄特纳氏综合症血糖高基因不合
无子宫子宫畸形石女始基子宫

试管婴儿虽说被称为治疗不孕不育症的终末手段,但它并不是全能的,不能解决所有不孕不育问题,并且现在试管婴儿手术成功率并不高,失败的事情常有发生,因此大家要理性看待。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