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体重增加多少正常
孕期体重增长标准的计算公式:首先根据孕前的体重和身高计算:BMI=体重(公斤)/身高的平方(米),然后根据计算出来的值查看下面所在的区间,就可以判断自己整个孕期体重增加多少合适了。孕前BMI<19。8,孕期总增重12。5—18公斤为宜;孕前BMI在19。8—26之间,孕期总增重11。5-16公斤为宜;孕前BMI在26。1—29。9之间,孕期总增重7-11。5公斤为宜;孕前BMI>30,孕期总增重大于6公斤就正常。孕期体重增长建议孕中期、后期,准妈妈要经常测量自己的体重,密切观察体重的变化。如果每月体重增加不足1千克,或增加超过3千克,都是异常情况。BMI指数与体重的关系BMI指数与体重的关系根据孕前体重的不同,增加的体重量也会有所不同。一般用计算BMI的方法来判断BMI的计算公式:BMI=体重/身高2(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孕前BMI在18。5以下?参考下图中蓝色曲线,在最底下的横排中找出自己怀孕周数,再对应竖排的体重增加数,由于孕前BMI在18。5以下属于体重较轻,所以整个孕期,体重增加12~15kg都是正常的。孕前BMI在18。5~23。9之间?参考下图中绿色曲线,在最底下的横排中找出自己怀孕周数,再对应竖排的体重增加数,由于孕前BMI在18。5~23。9之间的属于标准体重,所以整个孕期,体重增加12kg左右是正常的。孕前BMI在23。9以上?参考下图中红色曲线,在最底下的横排中找出自己怀孕周数,再对应竖排的体重增加数,由于孕前BMI在23。9以上属于超重体重,所以整个孕期,要适当控制体重的增加,体重增加7~10kg是正常的。
女性太瘦也是会影响受孕几率,那孕前体重多少算合适呢?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减肥堪比一生的事业。很多女性为了追求美丽而努力减肥,却不知道过度减肥会导致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不仅会使女性营养不良,还会导致经血不足,造成月经不调、闭经,甚至影响以后的生育能力。女性体重对生育能力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女性的身体应该含有22%-25%的脂肪。当这个指数降到19%以下,
女性的造蛋功能可能出现问题。相反,超重的女性会产生过多的雌激素和过多的雄性激素,不容易受孕。
体重不足会影响受孕
女人太瘦,脂肪不够,就会出现内分泌失调,很难怀孕。这是因为此时女性卵巢难以分泌正常的雌激素,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甚至闭经。数据显示,6%的不孕患者体重不足。
从这个角度来说,太瘦的女人会不孕,这不是空穴来风。女性朋友爱美,但记得关注自己的健康。在不损害自身健康的情况下,适当控制体重是可取的。众所周知,美王大S结婚怀孕前是个素食者,目的是为了保持她的身材和容貌。但是当她结婚准备怀孕生孩子的时候,她开始重新调整饮食,荤素搭配,身体开始变圆。从这个角度来说,孕期保持合理的体重确实是有道理的。所以如果你想怀孕那么太瘦的女生要注意适度增肥。
肥胖对妊娠的影响
70%的肥胖女性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原因是激素水平失衡和内分泌紊乱,她们体内都表现出高胰岛素,这是女性不排卵的原因之一。不月经不排卵就不能怀孕。经过医生和药物的调控,即使是怀孕后,很多肥胖女性也容易出现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妊娠心脏病等特定的“孕妇病”。分娩时,危险因素远高于非肥胖女性,伤口愈合不如普通健康女性理想那么就会有人问肥胖会导致不孕吗?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月经异常的概率是非肥胖人群的两倍,
月经异常会导致排卵和内分泌异常。从这个角度来看,肥胖会导致不孕的说法是成立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肥胖女性都会患不孕症。
临床标准体重
用体重指数(BMI)衡量理想体重;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比如体重52kg,身高1。62m的女性,BMI为52/(1。62*1。62)≈19。8。BMI在18-25之间是正常体重。如果你的BMI低于18,那么在计划怀孕的时候就应该增肥。如果你的BMI高于25,在计划怀孕的时候要适当减肥在上面的同一个例子中,体重52公斤、身高1。62米的女性的标准体重应该是162-110=52公斤。超重百分比=(52-52)/52*100%=0。换句话说,她的体重是最标准的。体重超标10%的人超重,超标20%以上的人肥胖,10%以下的人瘦,20%以下的人瘦弱。超胖的人需要减肥,超瘦的人需要增肥。同时,
在临床围生期护理中,体重小于45kg或大于70kg的都是高危孕妇,会增加孕期和分娩期的风险。所以,即使以上配方不超标,如果不在本临床标准中,也要加强保健。
胖瘦不仅仅关乎美貌,更关乎健康和生育。为了您自己和您的孩子的健康,请安排饮食并妥善管理您的身体。怀孕的姐妹不妨检测一下体重是否达标。
以上就是“备孕前体重多少正常 17周体重和孕前一样正常吗”的问题解答,想要了解更多,下方点击咨询顾问,对于试管婴儿顾虑,或了解更多试管医院、流程、费用、成功率、高龄试管等问题,都有医疗顾问进行专业解答!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